昭通市威信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19.5%;乡村完成20317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3360万元,比上年下降5.3%;非公有经济47337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分行业看:零售业完成40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住宿业完成1218万元,比上年增长128.5%;餐饮业完成8620万元,比上年增长81.6%。 七、财政、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689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创分税制以来的最高水平。财政支出103222万元,比上年增长31.3%,支出是收入的8.1倍。 全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5812万元,比上年增长25.3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459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9481万元,比上年增长25.75%。各项贷款余额118701万元,比上年增长44.58%。其中:短期贷款3569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4%;中长期贷款83009万元,比上年增长65.97%。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当年完成保费收入2318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318万元,比上年增长19.8%;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9%。财产保险支付赔款928万元,比上年增长36.5%。人寿保险支付赔款180万元,比上年增长27.7%。 八、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成绩显着。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269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小学253所。幼儿园7所(其中:民办幼儿园5所)。全县有教职工4209人,其中:专任教师3811。中小学在校学生92313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6441人,职业高级中学在校学生1281人,初中在校学生23901人,小学在校学生60690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0%。在园幼儿7647人。当年被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1650人,比上年增加369人,高考上线率达79%。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主管部门积极抓好各种文艺示范活动,不断为社会奉献高水平、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全县群文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自觉接受了时事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大力搞好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县体育健身热潮空前高涨,学校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体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年末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陈列馆各1个,各乡镇建有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设有文化室。每个乡镇都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电视收视频道逐步增加,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卫生机构病床84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7人,其中:专职医师281人。有村级卫生所87个,村级卫生所覆盖率达100%,县乡村形成了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惠政策,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防疫、保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九、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部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环境意识教育、环境警示教育和环保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全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32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气处理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6.39%。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全县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基本无多孩县的目标。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达422838人,其中常住人口387000人。人口出生率为15.15‰,死亡率为6.38‰,自然增长率为8.77‰。全县人口再生产初步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调查测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8元,比上年增长10.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996元,比上年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2818元,比上年增长15.2%。当年有4000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4114人,收缴养老保险基金总额1761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年末享受低保金的人数达42670人,发放金额4338万元,人均1017元。其中:城镇居民领取低保金人数7109人,金额1322万元,人均1860元。农村居民领取低保金人数35561人,金额3016万元,人均848元。现有敬老院8个,收养孤寡老人68人,因灾等原因得到国家救济的贫困人口达5万多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