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民用汽车拥有量增加。民用汽车32.82万辆,增加5.64万辆,其中当年新注册3.98万辆;个人拥有28.6万辆,其中轿车16.27万辆;载客汽车24.26万辆,载货汽车5.33万辆;营运性汽车6.8万辆,其中载客汽车0.5万辆,载货汽车3.75万辆。客运出租汽车1230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4亿元(注:不含京沪高铁、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三大项目投资)。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03.5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116.7公里。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12亿元,业务总收入1.57亿元,增长18.0%。通信业务总量51.96亿元,增长5.1%。移动电话用户305.08万户,增长33.8%。固定电话用户44.2万户,下降2.0%。 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接待国内游客1804万人次,增长28%;旅游入境人数5万人次,增长25.4%;入境旅游收入1066万美元,增长29.4%;旅游综合收入112亿元,增长35%。3A级以上景区达到20个,4A级景区8个。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境内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74.2亿元,增长2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12亿元,增长30.5%,是2006年的2.7倍。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更多惠顾民生。地方财政支出160.34亿元,增长24.3%。其中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房等民生领域支出87.2亿元,增长33.3%,增幅高于总支出增幅9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不断增加。国、地税收入147.86亿元,增长20.2%。其中,国税收入70.68亿元,增长13.9%;地税收入77.17亿元,增长26.7%。税收占GDP的比重9.5%,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 金融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74.24亿元,比年初增加76.85亿元;其中,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572.28亿元,比年初增加59.96亿元。年末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814.97亿元,比年初增加88.49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保险公司22家,保费收入30.45亿元,增加2.16亿元,增长7.6%。其中财产险收入8.23亿元,增长8.8%;寿险收入22.22亿元,增长7.2%。支付赔款给付6.07亿元,增长9.2%。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工作不断进步。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获得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先进个人4名。评出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20项。新建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建企业自主创新博士工作站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3个。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1年8月26日在枣庄正式成立。 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量2319件,增长19.9%;专利授权1344件。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7008人,毕业6342人,在校生21940人。 职业与基础教育全面推进。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5078人,毕业19182人,在校生44108人;普通高中招生25946人,毕业26623人,在校生77318人;初中招生45491人,毕业48068人,在校生136933人,辍学率0.45%;小学招生49453人,毕业49548人,在校生263222人,辍学率0.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18%。 幼儿教育快速发展。幼儿园招生50844人,毕业40715人,在校生87985人。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档案、新闻出版稳定提高。全市共有艺术表演院团2个、文化馆1个(定级)、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电影放映单位10个、档案馆8个,向社会开放档案卷数78644卷。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年内实行免费开放,市民文化中心建设项目也于年内奠基启动。国内统一刊号的出版单位5家。 广播影视覆盖面稳步扩大。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波转播台1座、电视差转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86%,有线电视传送模拟44套、数字148套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用户达58.07万户。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221个,床位13778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4857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5912人。村卫生室1605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503人。 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枣庄籍运动员获得国际级金、银、铜牌分别为19、6、3枚,获国家级金、银、铜牌分别为17、20、6枚。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成效显着。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较上年增长5.5%。 城市公用事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建设燃气管道67.8公里,置换完成天然气用户31804户,燃气普及率达到99.4%;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完成2.5万户,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3%;新增污水管网38公里,全市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年共处理污水10696万吨,服务区域覆盖全部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2.7%;城市公交运营车辆1609辆,比上年增加11.4%,BRT快速公交年内新开通至台儿庄、京沪高铁枣庄站,同城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征收面积470万平方米,已签订征收协议37819户,开工建设回迁安置房432.9万平方米。 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实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688套,完成投资3.72亿元。其中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90套,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210套,新建和改建公共租赁住房3988套。 新城建设步伐加快。新城各项工程全方位推进,完成投资32.66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92亿元,投资3亿元的高铁站前广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开工农房集中连片建设改造项目142个,涉及262个村(居),启动41478户,完成投资37.61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268户,完成投资6.59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土地结构、矿产资源基本稳定。土地总面积456.35千公顷。耕地保有量249.74千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13.83千公顷。已发现矿种57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种。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综合治理流域污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7条主要河流基本保持在Ⅲ类水质以上。深入实施城区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和火电等企业脱硫再提高工程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较大进步,主要污染物SO2、PM10比去年同期分别降低4.3%、15.8%。新建成命名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个省级生态镇,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创建逐步向工业领域扩展,枣庄沃丰水泥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