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01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

2012年2月22日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务实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民生十条”和“共富12条”,全年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万州生产总值622.59亿元,经济总量列全市第4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1%,比全国、全市分别高10.9和3.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34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1.17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09亿元,增长15.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万州生产总值39715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6000美元,达到6065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6.8:54.7:38.5调整为6.8:56.4:36.8,第二产业占万州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3%,比上年增长5.3个百分点,与全市持平,比全国平均涨幅低0.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以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为重点,推进规模经营,提升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34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种植业29.47亿元,增长5.5%;畜牧业9.02亿元,增长3.9%。一是粮油双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0.23万亩,增长1.0%,粮食总产量52.07万吨,比上年增长0.6%,粮食平均亩产305.91公斤。油料播种面积13.49万亩,增长1.0%,油料产量1.56万吨,增长1.8%。蔬菜播种面积57.08万亩,增长3.8%,蔬菜产量77.86万吨,增长4.1%。二是畜牧业平稳增长。出栏生猪86.52万头,增长1.2%。肉类总产量7.51万吨,增长2.0%。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推进。全年新增转移劳动力1.1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1.7万人,劳务总收入54.68亿元。四是农户万元增收强力推进,农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年12.2万农户实现万元增收目标。全年培育种养专业大户3920户;新发展工商注册登记的农业企业386家,总数达到1130家;新发展涉农微型企业1091家,总数达到1402家。成功引进上海灏天丝绸、上海全嵩农业公司、台州商会、重庆雁谷农业公司、香港亿田食品、重庆渝云峡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企业入驻万州。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着力解决了农村“饮水难、出行难”问题。乡镇饮水水源达标率96.4%,比上年高0.8个百分点,新解决了近3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区镇乡公路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72%。二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建成农民新村159个,建成巴渝新居7523户,建成面积123.84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6.4亿元。新建镇乡污水处理厂两座、垃圾处理场2个,建成镇乡生活垃圾简易埋场24个。完成高速公路沿线、万州大瀑布沿线、长江沿线重点区域农村危房改造28310户,惠及农民10.4万人,完成投资6.1亿元。三是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农村耕地流转50.25万亩,比年初增加6.45万亩,增长14.7%;实行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40.08万亩,比年初增加4.28万亩,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按国家制度规定,从2011年1月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达到154户。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3.3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经开区总产值3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40.1%,重点企业总产值322.71亿元,增长41.0%;大中型企业总产值357.79亿元,增长42.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1.01亿元,同比增长25.0%。工业继续保持10强区县。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到62户,其中,50亿元级的2户,10亿元级的10户。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原盐产量158.89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多晶硅4585吨,增长16.1%;单晶硅737吨,增长41.8%;汽车3.7万辆,增长15.6%;灯具及照明装置22840万套,增长59.1%;发电量69714万度,增长15.2%。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17.6%,比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利润总额22.83亿元,增长11.8%;产品销售率96.6%,提高3.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2.74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2.1%。

五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438.69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盐气化工产业总产值162.79亿元,增长35.0%;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42.69亿元,增长20.5%;食品药品产业总产值60.31亿元,增长16.9%;机械电子产业总产值139.16亿元,增长51.2%;新型材料产业总产值33.74亿元,增长99.4%。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区有建筑企业164家,其中,一级企业11家,二级企业55家。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4.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加强产业投资引导,狠抓重大投资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注重民生项目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2.1亿元,增长2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9亿元,增长18.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7%;第二产业投资180.1亿元,增长38.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3.3%,其中工业部门投资166.5亿元,增长44.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9.2%;第三产业投资152.2亿元,增长4.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5.0%,其中,文教卫生投资17.2亿元,增长87.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1%。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逐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房屋施工面积651.5万平方米,增长20.0%;竣工面积101.8万平方米,增长20.2%;销售面积193.0万平方米,增长10.3%。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1.82亿元,增长23.1%。商品房空置面积31.1万平方米,增长14.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

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商贸网络进一步健全,特色商贸区和商贸聚集区发展加速,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1.07亿元,增长23.6%;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4亿元,增长22.3%。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52.99亿元,增长36.1%;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1.01亿元,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6.31亿元,增长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