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02 杭州市西湖区统计局

西湖区统计局

(2011年3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余波,我区经济发展迎来了较为困难的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四建四创”战略部署,围绕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的目标,克难攻坚谋发展,齐心协力创新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稳步回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6.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亿元,比上年下降1.7%;第二产业增加值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8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经济总量增速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9:19.6:79.5调整为0.80:19.17:80.0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8342元。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2%。其中教育支出4.71亿元,增长27.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1亿元,增长29.2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7亿元,增长73.78%。

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人口。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0.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6万人,非农业人口54.5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8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0‰。计划生育率达到98.51%。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5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0219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居住面积30.86平方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9%,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7.5%上升至38.5%。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6611元,比上年增长12.8%。

社会保障。至2010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52%和96.18%,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职工养老、工伤、生育保险扩面任务完成情况位居全市之首。城乡老年居民基本保障实现全覆盖。开工建设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69.47万平方米,竣工83.8万平方米,交付6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907户,完成年计划的158.92%。完成3900户农村住房和60户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工作。深入开展第十次“春风行动”,累计募集善款1592万元,发放各类救助金617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37万人次。困难计生家庭救助金6175万元,惠及1008人次。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机构养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率先推行社区“三全十服务”工作机制,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中助明、助听、助行、助视、托安养等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全区11个镇街“仁爱家园”实现全覆盖。

劳动就业。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示范区创建活动,全区新增就业人数2592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015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3916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27.71%、125.14%和130.53%,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实现充分就业镇街、村社全覆盖。

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乡建设。全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9.87亿元,完成31条主要道路、38条支小路整治建设和36条河道综保工程,新增绿化256.45万平方米;累计拆迁536.95万平方米,建成农转非拆迁安置房25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6800户;深入开展“最清洁城区”创建活动,完成1015个庭院改善、440个背街小巷改善和445个截污纳管项目,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全年累计拆迁110.95万平方米,出让土地12宗、860.15亩,新增建设用地2122亩。完善蒋村、三墩、留下等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启动双浦新区开发建设。西穆坞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开工。实施玉泉村青芝坞区块综合整治,主干道两侧面貌焕然一新。完成11条支小路和3条河道整治建设,积极推进浙大紫金港校区、省广电传媒中心、杭长高速、吉鸿路、三墩北大型居住区等省市重点工程的征迁工作。

之江新城建设。之江新城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完成基础设施、安置房建设投资22亿元。同时产业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之江大桥加快建设,灵富路建设基本完成,沿江景观生态带启动建设,完成丽景路等10条道路建设和新淀山浦等2条河道整治,新建绿化45万平方米,江口大厦成为之江新城首幢税收千万元楼宇。

环境保护与整治。深入开展“最清洁城区”争创工作,建立“四合一”城管运作模式,完成65污纳管项目和10个背街小巷、261幢庭院改善工程。扎实推进市场提升改造、垃圾分类、清洁直运、广告整治等工作,完成53处低洼积水点改造和30处河道防汛隐患点整治,数字城管连续35个月位居全市第一。完成729幢房屋、212.5万平方米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受益人群达2.75万户。深入开展“百日拆违”和土地违法专项整治,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40.1万平方米、恢复耕地630.93亩。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绕城沿线综合整治和“三沿五区”坟墓治理,完成26个村庄整治。加快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启动石龙山矿区综合治理。完成1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实施钱塘江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完成25家黄砂码头和3家企业搬迁工作。全区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四类水质,西溪湿地核心区块水质达到三类水质。新增绿化63万平方米,改造绿化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1.7%和38.7%,人均公共绿地20.68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优良率到达90.4%。

安全生产与社会维稳。开展“安全生产年”系列活动,深化隐患排查,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镇街安监中队,工矿商贸企业事故防范能力明显提高,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明显下降,消防安全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三项控制指标实现零增长,被评为2010年度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推进“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实施和“法治西湖”、“平安西湖”建设,深化全区十大维稳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全力开展校园安保常态化管理,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刑事案件受理数、破案数比“十五”期末分别下降3.5%和上升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