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张店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张店区统计局 (2011年3月10日)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个率先”,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各项工作,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而且在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5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8%。其中:第一产业1.78亿元;第二产业276.96亿元,同比增长9.51%;第三产业275.45亿元,同比增长19.36%。人均生产总值89432元,同比增长13.5%。结构调整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0.33:50.76:48.91发展为0.32:49.98:49.70,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79个百分点。 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为22.26亿元和21.5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86%、30.38%。税收收入③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1.02%,比去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各项税收总额④完成52.93亿元,同比增长32.98%。其中:国税收入完成28.97亿元,同比增长33.32%;地税收入完成23.96亿元,同比增长32.56%。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7.2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67个百分点。9万余平方米的淄博科技工业园创业园基本竣工,完成了淄博赛隆化工丙烯酰胺等47个工业项目建设。 节能减排成效显着。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取水量均呈下降趋势。“节能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积极成果,关停取缔各类污染企业174家;秸秆禁烧成果更加巩固;完成舜天科技物料输送及矿用设备建设等重点节能项目45个;改造淘汰锅炉、电机系统、高耗能变压器5262台(套)。 二、农业 粮食产量基本持平,蔬菜产量有所下降。2010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4.2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23万亩。年内粮食产量稳定,夏粮单产407公斤,总产达到2.69万吨,同比增长12.8%;秋粮单产439公斤,总产达到2.9万吨。建成高产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6万亩,品种优质率达到100%。蔬菜种植面积小幅增长,2010年产量为0.79万吨,同比下降了8.7%;发展10.11万平方米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 畜牧业生产波动较大,全年完成总产值10189万元,同比下降17.25%。 农村基本建设长足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98万千瓦,其中农用运输车1258辆,农用拖拉机963辆,化肥使用量(折纯)1750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5吨,农村用电量75925万千瓦时。年末全区共完成新造林面积4510亩,植树50余万株。其中经济林面积3000余亩,种植核桃17万余株;荒山造林1510亩,共栽植黑松、海棠、香花槐、红枫、黄瑞木、侧柏等树种33万余株;林业育苗面积1000亩;中幼龄林抚育5000亩;四旁植树90万株。 新农村建设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以发展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经济林果为调整方向,通过发展“庄园农业”,全区调整土地17166亩。新建水库1座,扩建水库1座,建扬水站2座,修复配套机电井5眼,开挖护路沟12公里,埋设PE管道18公里,新建涵洞30座,新建蓄水池3座,新修机耕路16公里,整修地堰7公里,建高标准地堰1公里,栽植防护林0.8万株。完成孝妇河河道水利工程整坡长度8200米,护土砖面积46200平方米。制定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机械购置计划,落实各项中央财政农机补贴181万元,带动农户自筹资金423万元,受益农户及农机服务组织57户(个)。对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继续实行“一免一补”,截至目前,共发放救助和免除有关资金150.52余万元,救助贫困学生4754人次。实行区领导挂村、区直部门包村、领导干部驻村“三位一体”的办法,抓好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目前,已完成拆迁260平方米,建设还迁楼房205万平方米。其中,今年建成还迁房154.87平方米,13959户村民迁入新居。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860.91亿元,同比增长19.24%;规模以上工业利税157.36亿元,同比增长44.01%;规模以上工业利润93.65亿元,同比增长49.3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2家,比去年末增加15家;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25家,比上年末增加10家。在全力做好保增长的同时,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长期战略举措,积极推进南部工业区升级改造二期工程,加大建材建陶企业治理力度。 支柱行业和大型企业支撑作用继续增强。全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8.56亿元,同比增长19.62%,占规模以上比重为93.92%。黑色金属冶炼、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子信息设备等四大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4.59亿元,同比增长9.15%,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5.58%。 大力实施骨干培植工程,强村(居)带动作用明显。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村(居)达到23个,过亿元的村(居)达到52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平稳增长,结构投向进一步优化;全年城建道路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区三村”住房改造投资等方面表现突出。2010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4.19亿元,同比增长22.50%。其中:用于第一产业0.55亿元,同比增长3.51%;用于第二产业27.60亿元,同比增长21.59%;用于第三产业166.04亿元,增长28.64%;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所占比重为0.28:14.21:85.51。 建筑业增势稳定。全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装修施工等单位104家,年末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自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73亿元,完成竣工产值15.49亿元,房屋施工面积达到239万平方米。 房地产业趋于平稳。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101家,全年共完成投资额97.79亿元,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68.29亿元。房屋施工面积49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达到7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套数达到22909套,实际销售面积27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6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21亿元,住房销售均价4331元/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275.98亿元,同比增长19.0%。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0.92亿元,同比增长19.1%;零售业销售额236.88亿元,同比增长18.7%;住宿业销售额3.90亿元,同比增长11.7%;餐饮业销售额24.27亿元,同比增长28.2%。非公有经济零售额完成177.38亿元,同比增长21.7%。一批具有规模化、高档次的现代商贸龙头企业领跑消费品市场,全年限额以上批零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91.77亿元,同比增长21.7%,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3%。推动居民生活消费升级的商品销售额增速加快,家具、汽车、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等住、行、娱乐类商品零售额继续攀升,衣、食等基本生活消费品大幅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