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张店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02 淄博市张店区统计局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比去年同期增长2.8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2010年,组织完成公路客运量23046万人,同比增长27%,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375307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0%,完成公路货运量5071万吨,同比增长28%,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57797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0%。我区现拥有公路里程566.9公里。其中,国、省道143.7公里,农村公路423.2公里(包括县道、乡道、村道、专用路),初步形成了干支线相配套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新审批道路货物运输车辆2618台,组织1563名驾驶员参加了从业准入培训,组织对辖区17家危险品运输企业和74家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了质量信誉考核初审,组织审验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3150台。

七、招商引资、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突破5亿美元关口。2010年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1582万美元(海关数),同比增长38.9%。其中:出口完成42801万美元,同比增长29.1%;进口完成8781万美元,同比增长120.2%。

对外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2010年,我区实际到账外资首次突破一亿美元大关,完成1.2亿美元(外汇数),同比增长151%。有3个企业实现境外投资,全区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及境外投资额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49%。新批和办理外资项目10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4个,能源项目2个,服务业项目4个。我区服务外包营业额完成755万美元,外包业务逐步扩展到软件与信息技术、市场调研、财务和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

八、城建、环保

大力实施城建重点工程,城市形象大幅提升。2010年完成城建重点工程,主要包括涝淄河综合整治、商场路东延、道路立面整治、旧小区整治修缮、雨污分流管线改造、市政设施维护等。组织对新村路、共青团路、和平路等城区15条道路两侧建(构)筑立面进行综合整治,投资1.57亿元,治理总长度70.08公里。“两区一村”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年内共有开发改造项目16个,全区计划安置193户,实际安置改造200户,投入资金249万元,修缮改造面积14121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自2009年启动以来,两年总计完成改造420户,投入资金410.17万元,面积28791平方米。

狠抓污染物减排,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对10台燃煤工业炉窑实施清洁燃料改造;对47台10T以上工业及供热锅炉进行取缔或二氧化硫治理;对155台洗浴中心和馒头房燃煤锅炉实施清洁燃料改造;对406处直燃煤饮食灶实施清洁燃料改造;关停取缔露天矿山开采企业17家,石料破碎场点24家,洗砂场9家;取缔拆除水泥立窑生产线14条;清理渣土堆64处,清运土方230余万方。全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112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0年主要污染物COD和SO2的年排放量分别控制在5500吨和19105吨,同比降低8.3%、4.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环境噪声各功能区分别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提高。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4家;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待批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全年批复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支持资金210万元;申报省级科技计划5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4项、市级成果鉴定12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市星火科技三等奖1项;获得省科技金桥二等奖2项。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年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2590件和1503件,分列全省区县第4位和第5位,均居全市之首。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三种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投资6400万元的祥瑞园小学已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36亿元的张店八中于2010年6月份开槽动工,预计2011年5月份投入使用;投资5000万元的洪沟小学新建工程11月正式竣工,杏园东路小学、洪沟小学和大成小学三所学校合并搬迁进新洪沟小学;投资700万元的傅家中学扩建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3690万元的傅家镇中心小学改扩建将于2011年9月投入使用;金辉学校并入铝城一小,王舍小学并入铁路小学,全区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化统筹教育资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44039人,专任教师2823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2192人,专任教师640人;初中在校学生31847人,专任教师2183人。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4769人,专任教师141人。拥有小学53所,在校学生38170人,专任教师253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拥有幼儿园109所,在园儿童2221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64人,专任教师90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建成10个规范化基层站点,30个农家书屋,96处村(居)文化大院,基本具备图书阅览、文化活动、展览、广播、电教五位一体功能。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2010淄博花灯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节庆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和参与举办了2010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式、淄博绿兰莎啤酒文化节、第三届省民族器乐大赛及颁奖音乐会等大型文化活动;文化下乡进社区坚持不懈,通过举办消夏纳凉晚会、剧场演出等形式,累计开展送戏曲、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送书画进社区进农村230余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区财政共投入医疗卫生费9615万元,同比增长48.31%。全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73个,其中区属医院3所,区管民营医院19所,区管企业医院1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卫生监督所1家,镇卫生院7所,村卫生室122处,企事业单位卫生室(所)97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1所,个体诊所237所。医院观察病床2593张,住院病床2012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595人,其中医师2235人,护士1521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区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141279人,参合率达到100%。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每人13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100元,门诊补偿227251人次,报销383.15万元;大病统筹补偿5392人次,报销935.32万元,人均报销1734.64元,比去年人均增加634.08元。

十、人民生活和人口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明显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2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1%,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388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8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达到811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7%。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34.14平方米和48.54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特别是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