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全年医疗卫生财政投入达5.87亿元,同比增长250.5%。其中争取中央和重庆市级卫生建设项目和设备专项资金9770余万元。年末卫生机构7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8个,卫生机构床位7252张。卫生技术人员7613人,其中医生3088人,护师、护士3020人。人均期望寿命76.1岁,住院分娩率99.3%。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高1.5厘米,儿童“四苗”接种率达到99.05%。城乡居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人口政策性生育率87.8%,被命名为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荣获全国公共卫生保障先进集体。成功创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区。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六个人人”健康行动广泛开展。2011年,我区共获金牌11枚,银牌13枚,铜牌23枚。获得重庆市级以上奖牌比赛项目44个。向市级以上集训队输送队员20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形成便民利民的健身服务体系。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平安万州”建设逐步深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新型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建立“五位一体”校园安保体系、“阳光政法”查询监督平台,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1万个,建成交巡警平台18个,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6.8%。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8908件,比上年下降15.4%,刑事案件破案率29.3%,比上年增长2.8个百分点,治安案件查处数24761件,增长20.6%。 十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区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以森林万州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了由造林为主向造管并重的重大转变。自2008年启动实施森林工程以来,4年累计投入森林工程建设投资38亿元(含建成区土地投入),其中,2011年“森林工程”完成投资15.06亿元,完成森林工程造林91.94万亩,共栽植苗木6217万株。新增城市绿地55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3.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38%,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8%,全区森林覆盖率2011年达到51.5%。通道绿化率达到80%,国省道、镇乡道绿化率分别达到84%和79.7%,铁路绿化率80.1%。实施天然林保护102067公顷,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4.16万亩。拥有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市级森林公园4个。 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全年环境保护投资达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城区污水处理率87.0%。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4%;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1.7分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0%以上。城市垃圾集中处理率100%,清捞长江漂浮物2.2万吨。 十二、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至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74.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11万人。常住人口为157.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235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8658人,人口死亡率4.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0‰(公安口径)。自2010年8月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来,全区共办理“农转城”22.82万人。其中,2011年完成转户21.22万人,在全市区县转户排名中列第二。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9元,增长1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91元,增长23.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028元,增长19.1%。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25015人,增长8.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36173人,参加失业保险64250人,参加工伤保险95788人,参加生育保险82210人,城乡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139.6万人,提高1.9%。城乡居民领取低保年末人数13.8万人,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26562万元。社会救济总人数达到463562人,其中农村五保户8400人,救济资金33678.8万元。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1个。加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施廉租住房建设总规模56.96万平方米,建成25.74万平方米(投入使用9.25万平方米),在建31.22万平方米。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以创建“充分就业区”为抓手,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1023个,新增城镇就业453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3个,达到187个。“4050”人员就业人数7116人。 十三、移民和扶贫 移民工程进展顺利。移民工程本年完成投资21574万元,本年移民工程资金到位率100%,新开工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15个。发放特困移民救助资金24215.9万元,救助城乡特困移民34.2万户,移民劳务输出8171人。三峡工程后续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展开。 扶贫济困扎实有效。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722万元,争取国家高山移民扶贫专项资金3050万元。新启动整村脱贫村29个。完成扶贫和生态移民610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100人,生态移民4000人。共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15250人;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385公里;完成扶贫培训5350人次。启动世行五期项目村4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区贫困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达1250元;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解决20190人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万州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我区的GDP中文名称依此改为“万州生产总值”,其核算口径、范围和内容不变。 3.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本公报中,万州生产总值及增速为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初步修订数。 5.本公报中,2008年和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系根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修订的数据;2007年及以前为原数据。 6.在校学生数不含成人教育及临时性教育培训。 7.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来源于区公安局,财政、外经、旅游、金融、邮政、电信、文教、卫生、体育等数据来源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年报数。 8.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