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枣庄市统计局 2012年2月23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纵深推进资源城市转型,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生产总值规模增加。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定,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1561.68亿元,是2006年的2.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4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920.32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514.96亿元,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41746元,比上年增加4907元,折合6463美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由上年的8.6:60.1:31.3调整为8.1:58.9:33.0,第二产业占比自2004年以来首次调到60%以下,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5%。 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4%,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8%,土地交易价格上涨2.7%。 民营经济稳步增长。民营经济户数17.16万户,增长8.7%;从业人数67万人,增长7.4%。 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民生改善的任务依然较重,城市转型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亟待加快,物价上涨压力仍存,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26.4亿元,增长2.0%。其中:农业增加值90.3亿元,增长1.3%;林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7.6%;牧业增加值24.73亿元,增长3.9%;渔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9.9%。 产品产量稳中有增。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夏粮产量有所减少,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32.18万亩,总产量190.3万吨,下降1.4%;植树造林6400公顷,下降16.6%,年末林木蓄积量635.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肉类总产量25.3万吨,增长5.2%;水产品产量8.24万吨,增长82.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50.9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05.88千公顷。农用机械总动力291.5万千瓦,增长6.4%;拖拉机37103台,减少0.8%;小麦联合收获机5237台,增长12.4%;玉米联合收获机2897台,增长31.1%。农村用电量28.13亿千瓦时,增长15.0%。化肥使用量(折纯)21.1万吨,下降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0%。其中,轻工业增长10.5%;重工业增长13.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24%,比上年下降0.3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386.13亿元,增长23.8%;利润234.20亿元,增长20.1%;利税390.14亿元,增长19.5%。 重点行业拉动作用明显。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制品、纺织、食品制造4大行业增加值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9%,拉动贡献率30.0%。通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3个行业增加值增长22.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8.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0%,拉动贡献率30.8%。 主要产品产量增加。重点统计的工业产品达158种。纱、机制纸及机制纸板、焦炭、合成氨、金属切削机床等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表2: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2999.98 -4.7 纱 万吨 23.92 18.8 服装 万件 79467.93 20.2 机制纸及机制纸板 万吨 148.56 9.6 焦炭 万吨 288.29 6.6 合成氨 万吨 45.0 3.6 水泥 万吨 2475.56 -0.9 甲醇 万吨 80.17 16.1 醋酸 万吨 29.34 -7.71 金属切削机床 台 94738 13.6 数控机床 台 19082 37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35.28 -4.4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年末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23家,比年初减少16家。完成增加值76.88亿元,增长2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823.77亿元,增长24.1%。 投资结构趋于优化。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1亿元,增长14.8%;第二产业投资449.59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投资366.08亿元,增长31.8%,高于全部投资增幅7.7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幅13.2个百分点。 房地产产销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136.8亿元,增长75.5%。房屋施工面积133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5.3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34.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6万平方米。销售新建商品住宅242.1万平方米,增长7.2%;销售额93.0亿元,增长26.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6亿元,增长17.3%。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336.4亿元,增长16.9%;乡村144.2亿元,增长18.1%。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409.4亿元,增长15.2%;住宿餐饮业71.2亿元,增长27.4%。 消费热点更趋旺盛。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汽车类零售额30.5亿元,增长20.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5%;化妆品类增长26.2%;金银珠宝类增长42.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5.0%;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32.6%;家具类增长43.9%。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1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8个,5亿元以上14个,10亿元以上8个,新开工建设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中,“八大工业集群”项目占72.1%,“四大特色服务业”项目占22.7%,两项合计占94.8%。 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10.68亿美元,增长17.2%。其中,出口8.45亿美元,增长13.2%;进口2.23亿美元,增长35.2%。 对外经济合作力度加大。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完成营业额4785万美元,同比增长27%;外派劳务517人,同比增长6.2%;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家。实际到账外资1.2亿美元,下降49.9%。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个,合同利用外资0.91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公路客运量7361万人,旅客周转量48.63亿人公里,分别增长3.4%和4.6%;公路货运量2.25亿吨,货物周转量24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0.1%和3.4%。水路货物运输量965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43.73亿吨公里,分别下降5.2%和6.4%。港口货物吞吐量2089万吨,下降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