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2-29 山东省统计局

利用外资结构渐趋优化。实际到账外资111.6亿美元,增长21.7%。其中,服务业实际到账外资38.3亿美元,增长35.9%,占全省总额的34.3%,比重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新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72个,增长1.0倍。

对外经济合作进展顺利。境外投资积极推进,协议投资总额29.6亿美元,增长33.7%;其中中方投资27.1亿美元,增长46.4%。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372家,比上年增长3.3%;境外资源开发项目55个,增长27.9%。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发展,对外承包劳务工程完成营业额74.7亿美元,增长42.7%;外派各类劳务人员48836人,增长3.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旅客运量25.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7%;完成货运量31.5亿吨,增长5.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350.1公里,新增65.1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6亿吨,增长11.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968.6万辆,增长14.9%;其中,私人轿车412.7万辆,增长26.9%,占轿车拥有量的89.3%。

表5 2011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旅客 货物

运输量(亿人次) 比上年增长(%) 周转量(亿人公里) 比上年增长(%) 运输量(亿吨) 比上年增长(%) 周转量(亿吨公里) 比上年增长(%)

合计 25.0 0.7 1727.5 5.0 31.5 5.7 12583.6 7.1

公路 24.1 0.6 1256.9 3.7 27.9 5.7 6624.4 6.6

铁路 0.7 9.0 458.7 8.9 2.0 9.2 1526.1 5.4

水路 0.2 -8.8 11.9 0.2 1.6 1.5 4433.2 8.6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71.2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为723.6亿元,邮政业务总量47.6亿元。光缆线路总长度51.0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9.2%;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45.7万路端,下降0.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23.5万户,下降4.9%;移动电话用户7118.0万户,增长15.0%。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4.4部。

旅游经济快速壮大。实现旅游总收入37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73.7亿元,增长22.6%;入境旅游收入25.5亿美元,增长18.3%。接待游客总人数4.2亿人次,增长19.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24.4万人次,增长15.7%。A级旅游景区达508家。其中,5A级景区6家;4A级景区128家,新增19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6家,新增3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增势较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税收收入2602.4亿元,增长21.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5.3%。地方财政支出5001.2亿元,增长20.7%。民生领域支出继续加大,达到2738.9亿元,增长29.6%,占全省财政支出的54.8%,高于上年比重3.8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5.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0.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3.5%,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1.4%。

金融信贷向重点领域倾斜。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6986.5亿元,比年初增加5349.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305.7亿元,新增2555.7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47.8%。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37521.9亿元,比年初增加5029.0亿元。对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加大,小型企业新增贷款1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增速分别高于大、中型企业9.3和2.7个百分点。对县域经济信贷投放进一步增加,县域新增贷款1725.4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38.3%,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

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6家,15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合计融资额481.0亿元。其中,新增境内上市21家,首发融资154.3亿元;新增境外上市5家,融资58.4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268.3亿元。证券公司总交易金额3.0万亿元,下降19.0%,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额2.6万亿元。期货公司代理交易量5077.3万手,代理交易金额6.7万亿元。

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保费收入10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32.3亿元,增长14.1%;人身险保费收入703.8亿元,增长9.3%。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承担各类风险责任15.7万亿元,增长5.9%;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271.2亿元,增长21.5%。农业保险加快发展,承保种植面积3383.1万亩,为687.6万农户提供了111.0亿元的风险保障。养老、健康保险发展迅速,为1.2亿人次提供了2.4万亿元的商业性养老、健康保障。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39项,其中,国家发明奖6项,国家科学进步奖33项。评选省科学技术奖励497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79项,其中,农业领域305项,工业领域723项,医疗、卫生领域836项,其他领域515项。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专利申请量11.0万件,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6万件,增长48.5%。专利授权量5.9万件,增长14.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856件,增长42.6%。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0.6件。

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住鲁两院院士达37人,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1人,新增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0人,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0人,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22人,入选“香江学者计划”3人,被授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83人。招收博士后434人,博士后在站人数1578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所,全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6.5万人。

软件业发展良好。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1329.1亿元,增长45.7%;利润76.1亿元,增长21.4%;利税137.2亿元,增长19.9%。软件业务出口6.1亿美元,增长16.4%。累计认证软件企业1145家,登记软件产品4813个,软件着作权3586个,入围全国重点软件(百强)企业7家,软件产业园13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19个,动漫产业基地3个。

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新增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3家,新增179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2个。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5家,获认定24家。

质量兴省战略大力推进。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7个,新增5个;山东名牌产品1728个,新增96个;山东服务名牌384个,新增61个。全国驰名商标300个,新增95个。获省长质量奖企业30家,个人13名。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48个,龙头骨干企业92家。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31家,省级质检中心91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7651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4862家。新制定省地方标准239项,其中节能标准18项;新增采用国际标准26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