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气象地震服务能力增强。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60次,重要天气预报85期。建成东营、蓬莱风廓线雷达,完成石岛、东营港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站和沿海8个船舶站及部分海岛站改建任务,新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44个。地震台网中心不断完善,建成测震台126个,强震台146个。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实现较高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7%,初中三年巩固率98.63%。技工教育加快发展,新增技师学院14所,高级技工学校4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所,全省技工学校招生14.8万人,技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0%。 表6 2011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 招生数 在校学生数 数量(所) 比上年增减(所) 人数(万人) 比上年增长(%) 人数(万人) 比上年增长(%) 研究生教育 31 持平 2.4 3.8 6.9 6.1 普通高等教育 139 6 49.7 0.3 164.6 0.9 中等职业学校 591 -49 44.5 4.2 117.7 4.0 普通中学 3569 -76 161.8 -1.4 501.6 0.1 小学 12047 -358 119.4 7.3 644.1 2.4 特殊教育学校 146 1 0.3 -6.2 2.2 -1.1 幼儿园 18455 704 115.9 6.8 242.3 10.4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省拥有博物馆114个,公共图书馆15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8个,文化站1855个,农村文化大院5.3万个。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全面免费开放。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16个,艺术表演场馆8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个。出版各类图书13218种,报纸87种,杂志261种。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2%,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9%。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156家,共发行232部影片,票房收入4.1亿元,增长40.5%。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拥有卫生机构683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28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4个,卫生监督机构162个,妇幼保健机构158个,村卫生室5130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8.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8.6万人,注册护士17.1万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建设达标率88.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83.7%。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新建县、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工程866个,新建农村健身工程1.7万个,“健身设施村村有”覆盖率达71%,成功举办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加强,广泛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6333名运动员参加了省级体育联赛,2.0万名运动员参加了市级体育联赛。 十一、城乡建设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8.9万套,开工率为116.1%。已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4.3万套,连同结转项目竣工率为71.2%。 农村住房建设成效显着。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三年来,累计新建农房320万户,改造危房61万户,建成新型农村社区7900个。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建材下乡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5万户建房农民得到补助。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共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名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名村12个。 城市基础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48亿元,与上年持平。青岛海湾大桥、泰安环山路竣工通车,济南西客站场站一体化工程、聊城古城改造与保护工程、枣庄台儿庄古城配套项目等重点城建工程进展良好。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一县一场”目标,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33座,新增垃圾日处理能力10690吨。新建污水处理厂19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48万吨。新增道路面积30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5500公顷。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勘查取得新进展。省内地质找矿成效明显,新增资源储量金56.8吨,煤矿石1.5亿吨,铁矿石11.4亿吨。省外、境外地质勘查取得积极进展。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省351户企业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共淘汰炼铁812.6万吨,炼钢80.0万吨,焦炭71.2万吨,铁合金5.1万吨,电石1.2万吨,电解铝5.0万吨,水泥1414.8万吨,平板玻璃50.0万重量箱,造纸61.1万吨,印染49710.0万米。风力发电建设高速增长,风电装机容量累计246.5万千瓦,增长78.6%;风力发电42.3亿千瓦时,增长58.7%。 建设领域节能扎实推进。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756.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51.6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2273.4万平方米。新型墙材产量340亿标砖,占墙材总产量的86.8%;县城以上规划区工程应用量240亿标砖,占墙材应用总量的98.0%。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节能建筑竣工面积5500万平方米,占新建民用建筑的98%。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1.0%和30.5%。全省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4.0%和11.2%,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与上年基本持平。新增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个。新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7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6个,省级生态县(市、区)6个,省级生态乡镇124个。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7544起,比上年下降9.7%;死亡人数4419人,下降6.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0人,下降19.0%。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全省出生人口110.54万人,出生率11.50‰;死亡人口61.52万人,死亡率6.40‰;自然增长率5.10‰。年末常住人口9637.3万人。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5.69%,15-64岁人口占74.30%,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01%。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114元,比上年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2元,增长14.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7629元,增长12.1%;人均经营净收入2295元,增长34.7%;人均财产性收入616元,增长25.6%;人均转移性收入4350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561元,增长11.0%。其中,食品支出4828元,增长14.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33.2平方米,增加1.1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