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物价涨幅得到有效调控,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效益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45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037.4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17418.0亿元,增长11.3%。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2:54.2:36.6调整为8.8:52.9:38.3。人均生产总值47260元,增长9.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317美元。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18.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9万人,连续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失业人员再就业55.0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8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低于4%的全年控制目标。 物价总水平得到有效调控。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指数呈现“倒V型”走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消费品价格上涨5.6%。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2个百分点,仍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类价格上涨5.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2%。 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5.0 104.7 105.9 #食品 111.3 110.5 113.0 #粮食 108.7 108.2 109.9 油脂 113.2 111.7 115.4 肉禽及其制品 122.9 122.4 123.8 蛋 114.7 114.2 115.4 鲜菜 101.2 100.6 102.9 烟酒 103.9 104.7 102.9 衣着 101.5 101.7 100.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0 101.1 100.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5 102.8 101.8 交通和通信 100.6 100.2 101.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4 100.4 100.4 居住 105.8 105.1 107.3 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成效明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213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6522.7亿元,增长12.3%。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实现生产总值17175.2亿元,增长11.5%。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16276.2亿元,增长11.5%。鲁南经济带实现生产总值9918.6亿元,增长11.7%。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壮大。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1个,比上年增加11个;其中过30亿元的21个,比上年增加10个。 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出78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海洋渔业产出2388.2亿元,增长16.7%;海洋化工业产出663.3亿元,增长17.4%;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出441.0亿元,增长16.4%。海洋服务业较快增长,滨海旅游业产出1917.1亿元,增长19.1%;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出655.8亿元,增长11.1%。新兴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出81.1亿元,增长15.9%;海洋电力业产出64.6亿元,增长1.1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稳步增加,海洋石油产量297.0万吨,增长4.4%。海洋环保不断拓展,新建国家级海洋类保护区3处、海洋公园1处,新增海洋类保护区面积1.5万公顷。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较大,调控物价的任务依然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业增加值2255.0亿元,比上年增长3.7%;林业增加值70.1亿元,增长9.9%;牧业增加值891.0亿元,增长2.5%;渔业增加值614.3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3.4亿元,增长7.0%。 主要农牧产品量增质优。粮食总产量4426.3万吨,比上年增长2.1%,连续9年实现增产。畜牧业生产良好,肉、蛋、奶类产量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总面积431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650.0万亩,增长6.1%;绿色食品基地面积867.0万亩,增长6.1%;新认证登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667个,总数达到5786个。 表2 2011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426.3 2.1 #夏粮 万吨 2104.7 2.2 秋粮 万吨 2321.6 2.0 棉花 万吨 78.5 8.4 油料 万吨 341.0 -0.3 蔬菜 万吨 9180.9 1.7 园林水果 万吨 1488.5 3.4 猪牛羊禽肉 万吨 700.2 1.0 禽蛋 万吨 401.6 4.4 奶类 万吨 279.0 2.7 林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增造林面积328.5万亩,比上年增长9.3%,是2005年以来新增造林最多的一年。其中,水系成片造林252.0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面积202.9万亩,新育苗34.9万亩。湿地保护管理力度加大,国家级湿地公园达到14处,新建8处;省级湿地公园达到37处,新建13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全省4858.0万亩集体林地全部明晰产权。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品总产量813.5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64.4万吨,增长2.8%;淡水产品产量149.1万吨,增长8.4%。水产品出口120.3万吨,增长19.1%;创汇48.9亿美元,增长23.1%。渔业资源修复养护力度继续加大,投放苗种46.3亿单位,建设人工鱼礁区43处,新建渔业资源保护区7处,新改造开发老旧鱼塘6.5万亩。远洋渔业发展迅速,从事远洋作业的渔船达608艘,总功率23.1万千瓦。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实施防洪工程建设,整治河道550.0公里。农田灌溉能力继续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448.0万亩,增长1.0%,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592.3万亩,增长5.7%,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14.9万亩。开工建设平原水库15座,建成7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0平方公里,新增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41处,总数达147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