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24 滨州市统计局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07家,实现建筑业产值180.36亿元,增长21.9%,其中建安工程产值174.64亿元,增长29.8%。房屋施工面积1160.73万㎡,增加299.16万㎡;房屋竣工面积335.40万㎡,增加85.89万㎡。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施工项目223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49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77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10.69亿元,增长23.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39亿元,增长36.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66.17亿元,增长17.9%,其中工业投资496.49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17.13亿元,增长31.9%。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占比达41.3%,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405.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1.7%。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6.28亿元,增长10.1%。其中,住宅投资79.34亿元,增长15.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77亿元,增长5.3%。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48万套,开工率126.5%。其中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分别开工1685套、1480套、5236套,各类棚户区居民改造6435户。

商品房供需状况良好。施工面积1013.95万㎡,增长42.8%;竣工面积94.72万㎡,下降33.9%。销售面积330.48万㎡,增长18.8%,销售额94.96亿元,增长43.1%。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4.62万㎡,下降54.2%;期房销售面积295.86万㎡,增长58.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75亿元,增长17.3%。增速逐季提高,分别为16.5%、17.0%、17.3%、17.3%,呈现较好的均衡性;从地域看,城镇和乡村两个市场共同发展,双双保持较快增速,城镇零售额344.93亿元,增长17.6%;农村零售额160.82亿元,增长16.6%,占零售总额的31.8%。

商品零售快速发展,餐饮消费日渐红火。全市实现商品零售总额445.79亿元,增长17.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1%。实现餐饮消费59.96亿元,增长16.3%,占零售总额的11.9%。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1年底,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批发零售单位103家,比上年末增加37家。年营业额过2000万元住宿餐饮企业达16家,比上年末增加7家。

热点商品销售旺盛,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据对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统计,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49.0%;金银珠宝类增长42.4%;化妆品类增长39.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8.1%;煤炭及制品类增长35.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0.1%;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8.4%;汽车类消费增长28.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0%。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创新高。合同外资、实际到账外资双双跨过10亿美元,合同外资实现12.07亿美元,增长169.3%;实际到账资金10.43亿美元,增长236.4%,增幅列全省第一。对外贸易上台阶。进出口总额66.93亿美元,增长31.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8.47亿美元,增长11.6%,进口总额38.46亿美元,增长51.3%。进出口队伍不断壮大,新增备案企业253家,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52家。其中,过千万美元的达70家,超亿美元的企业11家。20家重点调度出口企业实现出口20.25亿美元,占全市的71.1%。民营企业进出口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21.41亿美元,增长135%。

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副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增加,分别达到2.67、2.40、2.6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达9.4%、8.4%、9.3%。传统产品纺织服装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2.8%下降至53.1%。化学制品、钢铁制品、家具出口增幅保持在40%以上。食用油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规模扩大了近7倍。资源类产品进口走强,铝矿砂进口1858万吨,增长43.9%;铁矿砂进口128.6万吨,改变去年无进口的状况;纸浆进口7.75万吨,增长17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运输健康发展,运输能力显着增强。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93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1.1公里,干线公路综合优良率达93.1%。港口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滨州港全年投资15.5亿元,2×3万吨码头及附属工程达到靠泊条件。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进一步强化,改造农村公路853.9公里、桥梁61座,投资10.7亿元。场站建设不断加快,共建设场站项目21个,投资6.36亿元。大力实施公交便民工程,全市营运公交车辆1518辆,出租车1833辆,投资1亿元新增绿色环保公交汽车100台,在黄河二路安装设置电子智能站牌和候车亭36个。全市公共汽车线路达144条,其中市内线路32条,新增公交线路5条,延长公交线路12条,形成了市内公交与对外交通的零距离换乘。

铁路建设成效显着。德大铁路滨州段本年投资6.3亿元,实现了工程量领先、投资进度领先的成果。规划建设和拟开工铁路项目稳步推进,济南—滨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建设计划,黄大铁路项目通过了初步设计审查,寿邹铁路项目初步设计已经审查批准。滨沾铁路资产整合工作已顺利完成,铁路运营成效不断增加,全年境内铁路运量309万吨,实现安全运营。

民用汽车发展加快。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4.70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6.98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0.11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6.29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为28.84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6.15万辆。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54亿元,增长6.6%,电信业务总量21.0亿元,增长16.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58万户,下降5.3%;移动电话用户355.21万户,增长16.1%。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0.7万户,增长33.0%。

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56.08亿元,增长27.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057.46万美元,增长17.7%;国内旅游收入55.40亿元,增长28.0%。接待入境游客3.55万人次,增长22.8%;接待国内游客812.14万人次,增长22.8%。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实力继续增强,支出向民生倾斜。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30.76亿元,增长25.7%。其中,税收收入88.38亿元,增长20.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7.6%。全市财政支出201.03亿元,增长24.2%。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农林水事务等四项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56.02%,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向民生保障和重点社会事业倾斜力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