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2-24 滨州市统计局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09.69亿元,增长22.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586.72亿元,增长15.2%。本外币贷款余额1256.49亿元,增长17.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75.28亿元,比年初增加145.2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8.07亿元,比年初增加35.9亿元。

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全市上市公司14家,其中新上市3家。资本市场累计融资225.7亿元,其中境外上市融资140亿元,列全省第一。全市19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89.41亿元,年末余额22.76亿元,96.5%的贷款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

保险业务协调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7.98亿元,增长1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05亿元,增长20.5%;人身险保费收入23.93亿元,增长8.5%。意外险和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38亿元和1.53亿元,分别增长76.9%和25.4%。机动车险实现保费收入12.61亿元,增长20.4%,其中交强险承保车辆33.43万辆,实现保费收入3.73亿元。财产险和人身险的比重为37%与63%。全年支付赔款与给付10.32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6.96亿元;人身险支付赔款与给付3.36亿元。市场主体保持稳定增长,本年新增3家保险公司,共有28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在滨州市设立分支机构,包括11家寿险公司和17家财险公司。

九、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年落实省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53项,补助经费4902.5万元,其中,国家级23项,补助经费2527万元;省级130项,补助经费2375.5万元。六县一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滨城区、博兴县、邹平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滨州市再次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全市专利申请数达3656件,增长72.1%;专利授权2512件,增长82.0%;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二。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9项科技成果获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123项,奖励市科技进步奖100项。

科技载体建设成效凸现。全市十大科技平台建设进展顺利,积极推进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初步实现控制中心与生产基地数据链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57家,增加19家。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5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03项,技术交易额2.91亿元。全市新增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新认定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7家,1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了创新型评价。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绩显着。渤海活塞公司获得“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西王集团有限公司荣膺第三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24家企业的28个产品荣获“山东名牌产品”,3家单位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标准化战略稳步推进,制、修订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和山东省地方标准4项,10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验收,3家企业获得山东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成立标准联盟2个,批准发布联盟标准1项、立项联盟标准5项。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实施监督抽检食品生产企业653个批次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1.3%。实施工业产品定期检验1368个批次产品,合格率95.2%。特种设备报检率99%,连续11年无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气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黄河三角洲气象保障中心项目落户滨州,完善并改建16处区域自动气象站,建成7个CMACAST卫星接收站。天气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市级城市晴雨、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均列全省第一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高,借助新一代天气雷达,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信息均能提前15—30分钟发布。气象信息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宽,手机短信用户达14万,12121声讯电话已扩展到420路,年拨打总量1200万次;积极探索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试点工作,建成11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全年增雨作业42次,防雹作业25次。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0处,在建22处,新增学位1万个,全市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提高到25.5%,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3处幼儿园通过省十佳园、示范园验收。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市195个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4420万元,完成投资1.55亿元。争取中央、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资金4561万元,98%的乡镇达到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机。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累计投入4200余万元,所有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达到了教学仪器基本配备标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下拨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资金3.2亿元,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分别提高到600元、800元,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每生每年3000元。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及助学贷款1.2亿元,资助各类学生6万余人。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六县一区中职学校有6所国家级重点、1所省重点,2所学校被评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普通高等教育稳定发展,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内涵发展成效明显。

各类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拥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艺术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700余件,获全国性大奖1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件,其中渔鼓戏《打板桥》获“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最佳剧目、编剧等五项大奖,实现了地方小戏参加国家级大赛“三连冠”。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建设面积6.6万㎡的市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邹平县图书馆、文化馆已基本建设完成,无棣县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封顶。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1个,农村文化大院3177个,建成率达10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100%,“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累计建成书屋2242家,8个农家书屋入选全省百家优秀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年免费放映6.45万场,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28.7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新闻出版与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截止年末,全市共有网吧540家、电影放映单位8家、印刷企业150家,《图书期刊印刷委托书》备案1091份。

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现有国家级综合档案馆8个,滨州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博兴县、邹平县档案馆晋升为二级档案馆。全市档案馆共有建国前开放档案437卷,建国后开放档案68397卷(件),已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3068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