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22 无锡市统计局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5个,市场摊位总量39961个,实现成交额388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综合市场13个,专业市场52个。专业市场实现成交额340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0%。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均有较快发展。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4.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进口总额30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出口总额423.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上升,实现出口额209.86亿美元,增长27.1%,总量占比达49.6%,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表42011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口、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出口国家2011年增长(%)进口国家2011年增长(%)和地区和地区

美国62.7622.9日本74.5711.0日本42.4912.3韩国43.4223.2韩国40.798.4美国19.2212.9香港35.2715.2台湾16.280.1德国21.36-7.9德国15.5016.9荷兰20.466.3泰国11.6524.2印度12.0834.5澳大利亚11.5759.5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13个,协议注册外资42.36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连续四年超过30亿美元,达到35.0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进一步提升,占到位注册外资比重达到48.1%,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位注册外资占制造业比例达到41%。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90个。至2011年底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有80家在我市投资兴办了151家外资企业。

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总额4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执行金额3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2%;离岸合同总额2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6%,离岸执行金额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0%。离岸外包业务全省第一。

对外经济合作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项目76个,中方投资额突破6亿美元,达到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百万美元以上项目57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128.73万辆,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汽车87.42万辆,比上年增长19.0%。私人汽车又有较快发展,年末达到62.81万辆,比上年增加11.6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306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完成货运量15387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10亿吨,比上年增长4.8%。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294.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出入境游客吞吐量25.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7%。

邮电通讯稳定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4.01亿元。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14559万件,比上年增长35.5%。城乡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12.1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58.83万户,比上年增加91.6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48.73万户,比上年增加16.26万户。

国内国际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游客100.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接待国内游客5725.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0%。旅游总收入达89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52个,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8家,2A级景区13家。创建农业旅游点29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65家,其中五星级宾馆7家,四星级宾馆20家。全市拥有旅行社140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5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市区为39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基金收入584.05亿元,比上年下降6.7%;上划中央四税收入5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一般预算支出59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4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972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市区为6136.1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727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市区为4476.0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存款中,单位存款余额615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40.09亿元,比上年增长7.4%。贷款中,短期贷款3817.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中长期贷款32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年现金净投放437.79亿元。

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市区为9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财产险收入4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0%;人寿险收入11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5%。保险赔款支出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40.1%。保险给付支出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74.4%。

证券交易市场总体较冷。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37家。全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03万户。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733.4亿元,比上年下降22.5%。全年股票、权证、基金成交金额12201亿元,比上年下降6.5%。新增上市企业数9家,募集资金6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2家;国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38家,市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家;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2家,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8家;国家、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6家,市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产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市级企业研究院1家。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有25名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本年按新标准已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家,其中市区42家;公示中78家,其中市区44家。本年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877个。

科技创新成绩显着。全市专利申请量达51520件,比上年增长57.6%,其中市区为34357件,比上年增长46.4%;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1233件,比上年增长68.4%;专利授权量达34077件,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市区为23445件,比上年增长17.6%。获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465项,获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到位经费7.03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全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43所,其中市区为241所;在校学生74.36万人,其中市区为44.21万人。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均达100%。适龄残疾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全市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校就读新生达到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94%。加大力度发展高等教育,新增本科高校1所。深入推进双语教育实验,双语实验学校累计达到100所。在锡外籍学生超过1650人。全市各地投入12亿元完成63所相对薄弱学校改造,并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