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2-22 无锡市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民族宗教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举办第六届吴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送电影13005余场、送戏3692余场、送书15万余册、送展览228场次到基层。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立项资助14部(件)重点文艺作品,动画电影《藏獒多吉》参展中日合办影视周,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获得中国电视“飞天奖”。举办金钟奖二胡比赛,荣获全国唯一的“二胡之乡”称号。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整理,出版50册《无锡文库》,启动100集“无锡人杰”动漫片制作,打造“太湖画派”,提升文化影响力。中国泥人博物馆对外开放,惠山老街荣获第三批全国历史文化名街。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年无休”开放服务比例达到58%。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1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站82个,博物(纪念)馆50个。全市人民广播电台节目8套,平均每天播出196小时;电视台节目8套,平均每周播出1178小时;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159.59万户,其中市区100.74万户。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动漫企业达167家,动漫及相关衍生产品产值达35亿元,原创作品获发行证分钟数达到20563分钟,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规范实施,全市8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规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价销售。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962个,其中综合医院7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5家、疗养院5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4万人,市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6万人;拥有医疗床位2.9万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2.78万张,市区拥有医疗床位1.94万张。统筹城乡医保一体化步伐加快,全市实际参合农民110.93万人,人口覆盖率100%。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396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医疗科研取得新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市、局级科研项目54项;获省医学科技奖3项,省新技术引进奖44项,市科技进步奖26项,专利33项,发表SCI论文164篇,中华级期刊和国家级学报论文352篇,高层次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再创历史新高。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二十个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单位之一。全市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52.17万平方米,其中市区为33.41万平方米。新增52个行政村(人口4000人以上)建有省一类标准体育设施;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26人,新增省、市级城乡社区体育俱乐部12个。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口超过53%,国民体质总体达标率达92.9%。成功举办第二届全民健身节,全市共举办各类健身活动1554次,超千人以上活动95次,参与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体操联合会蹦床世界杯比赛、世界斯诺克无锡精英赛等国际和全国性比赛33场。7名无锡籍运动员参加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取得7金1银2铜的好成绩,金牌数在全省名列第一。全年无锡籍运动员在全国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共取得了62个冠军、57个亚军和47个季军。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突破20亿元,增长34.9%。

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宗教团体和场所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年末有宗教活动场所258处,教职人员956名(不含散居道士)。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67.96万人,人口出生率7.65‰,人口死亡率6.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43.22万人,其中市区357.21万人。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1.4岁。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38元,比上年增长14.0%。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8元,比上年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780元,比上年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239元,比上年增长14.8%。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含偶尔居住)38.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64.2平方米。

社会保障统筹推进。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均超过百万。其中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2.5万人,净增缴费人数14.82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58.86万人,比上年增加22.4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69.58万人,比上年增加13.34万人。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78.35万人和153.37万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98%,其中市区为99.05%。城乡低保标准全面并轨,市区月低保标准提高至460元。年末在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4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各类福利机构拥有床位2.50万张,供养、代养1.4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5150人,其中市区为26926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1亿元,其中市区为0.75亿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3.29万人次,支付救助金3264.89万元;实施临时救助5.71万人次,发放救助金3910.89万元。全市重点优抚对象18358人。全年全市慈善组织累计募集善款(含冠名基金)3.75亿元。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93.7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95.5%。

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建成区年内新增绿地面积2438.2公顷、公园绿地441.77公顷,其中市区建成区新增绿地2315公顷、公园绿地406公顷,江阴建成区新增绿地16.58公顷、公园绿地4.57公顷,宜兴建成区新增绿地106.62公顷、公园绿地31.2公顷。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生各类事故2131起,比上年下降0.1%,死亡539人,比上年下降2.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78人/亿元。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文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