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增资份额快速提高。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24个,实现合同外资8.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9%,增速比上年下降14.9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增资6.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2%,占全区合同外资的比重为76.5%,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44.6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共有已投产三资企业2105家,实现销售收入3639.2亿元,比上年下降5%;实现利润总额114.46亿元,下降15.6%。全年实际到位资金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2%。年内在松江新批准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23个,项目数居前三位的分别为:中国香港27个、日本21个和中国台湾18个。 私营经济户数增长较快。全年新增私营经济户数11068户,年末实有注册户数62583户,比上年末增加6527户。私营经济全年实现税收93.0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销售收入2946.71亿元,增长20.3%。年末实有私营经济户数中有商业企业34984户,占55.9%;工业企业12400户,占19.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11018户,占17.6%;建筑业企业943户,占1.5%;其他行业企业3238户,占5.2%。 九、松江新城、园区和社区建设 松江新城布局日益完善。广富林项目扎实推进,大学城配套区建设进展顺利。泰晤士小镇业态经营管理更趋合理,包玉刚实验学校中学部正式开学,教堂正式开堂,巴黎婚纱设计总部等小镇情调类特色经营场所已相继开业。 松江工业区转型升级工作稳步推进。松江工业区申报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阶段性进展,松江出口加工区转型为综合功能区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85.04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63.5%;引进合同外资4.87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外资的57.8%;实现出口产品总额391.82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3.3%;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9.15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额的14%。 社区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加大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镇管社区工作模式。深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15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部完成硬件升级和软件安装。积极培育社会公益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指导工作,调动市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促进社区自治工作。 十、城市信息化 信息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227.9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2.7%;完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88.5%,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1.4%。 信息化建设继续稳步推进。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完善无线信号覆盖。启动“城市光网”建设,扩大“无线城市”覆盖范围。继续优化扩大WIFI热点及3G信号覆盖区域,进一步提高上网速率和质量。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实践区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网络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 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共补换社保卡16032张,办理正式居住证4267张,临时居住证349207张,学籍卡13167张。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大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不断加强教育规划调整,科学布局,加快学校建设。完成“校安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全年共开工建设12个项目。优化配置,提升办学品位。开办了松江区实验小学华亭校区;启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建设;引进中心城区优秀教育管理团队,加大对我区农村学校委托管理。继续推进7个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扩大区内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大力实施“强师兴教”战略,加强校(园)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有效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2011学年共解决了全部符合条件的43998名进城务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至年末,各类学校在校生数总体略有扩大(见表5)。 全区依法批准设立的民办非学历办学机构50所,民办幼儿园42所,民办托儿所4所,民办中学4所,民办小学19所。松江大学园区现有7所高校,共有在读学生7.5万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全年被认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被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1个。至年末全区累计有小巨人企业4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7家。全年累计获得国家、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86项,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08项。全年受理申请专利5456件,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发明专利1998件,实用新型2320件,外观设计1138件。全年专利授权量3075件,比上年增长1.5%,其中,发明专利577件,实用新型1693件,外观设计805件。 科普工作扎实推进。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依托区科技馆组织各项科普活动。全年区科技馆共接待参观公众6.62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科普宣传主阵地的作用,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打下扎实基础。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有序开展。以建党90周年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建党9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全年区广播电视台共采编电视新闻4397条,播出《松视新闻》365档;采编广播新闻2191条,播出《松广新闻》313档。区广播电视台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授予的2010年度“全国电视新闻协作优秀集体”称号,取得建台以来电视外宣工作最高荣誉。开展实施纪念松江建县1260周年暨第九届“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不断加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配送规范有序,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不断丰富。 年末全区有影剧院4座,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图书室15个,藏书70万册,全年接待读者41万人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初步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至年末,全区有有线电视站12个,有线电视安装用户37.25万户,开通用户30.19万户,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公共卫生工作整体推进。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市一院南部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区中心医院与乐都医院整合、泗泾医院迁建基本完成,建成区域影像诊断中心,试点运行区域临床检验中心。贯彻落实市医改方案,接轨和实施上海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松江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年全区门急诊592.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门急诊均次费用125.4元,比上年增长3.6%。卫生人才学科建设和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卫生技术人员数有所增长(见表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