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02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

预计,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年末贷款余额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全区有各类幼儿园154所,小学64所,初中19所,普高9所,职高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电大分校1所。在园幼儿31850人,中小学在校生79294人,特殊教育学生108人。在职公办教职工4357人,民办学校聘用教师4196人。全区学前教育3-5周岁幼儿人口入园率达96.8%;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了100%;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7-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96.91%。普通高中省证书会考平均合格率达98.95%,全年报名参加高考考生3472人,录取2898人,录取率83.47%,比上年提高2.31个百分点。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全年报名参加成人高校考试人数228人,录取人数164人,录取率71.92%。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年投入区级财政性科技经费3312万元。获准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5项,市级25项。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7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15家。新培育市级以上科技研发中心5家,区级15家。新增专利示范企业市级3家,区级11家。优化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通过了省级大学科技园的认定,基本完成了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首次荣获“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首次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中排名全市第一位;首次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立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着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全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博馆1个,综合文化站13个,“东海文化明珠工程”5个、“金海岸文化网工程”3个、省文化示范村(社区)3个、市文化示范村(社区)2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6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示范点33个、“图书流动工程”网点45个。

全面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年文化下乡210场,送图书下乡4.67万册次,放映农村数字电影2664场。举办了瓯海区第二届广场文化艺术节,与瑞安、青田、鹿城三地开展了文化走亲活动,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平台。“种”文化开花结果。拥有文化社团21个,业余文艺队伍173支,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指南针计划”--“中国传统造纸传承与展示示范基地”,已建成中国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与体验园,中国古纸的异地实践与温州历史纸张蠲纸、皮纸的恢复性研究生产已经完成,泽雅传统造纸生态博物馆初具雏形。成功申报温州市第五批非遗名录5个。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11年,区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9507万元,比上年增长51.0%。全区有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27个,共有医疗核定床位1130张,注册医师1172人,注册护士664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4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参合农民259538人,参合率达到99.8%。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11年,区体育中心体育馆已结顶。全年新建省小康体育村1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26个。建成大罗山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建设一期工程。在省市各级比赛中取得金牌42.5枚,银牌51枚,铜牌62枚,奖牌共155.5枚。

十、环境保护

深入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今年新桥、茶山、仙岩街道开展生态街道创建,瞿岙村、山根村在国家级生态村创建中。全年新增17个市级生态村,12个区级生态村(社区),15个村已申报市级生态村,11个村已申报区级生态村(社区)。

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整治。2011年,全区108家电镀企业整合为32家,入驻瓯海电镀基地,实现集中生产、集中管理、集中治污、集约经营。开展工业废水专项整治行动,共整治企业79家。全面铺开“空气清洁”行动,整治工业废气污染企业119家,完成2台10T/H与12台4T/H锅炉脱硫工程建设,淘汰0.5T/H以下的燃煤锅炉95台。

持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全年完成环评审批事项551件,通过三同时验收项目157个。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47个项目通过交易获得排污权,涉及新增COD18.68吨,二氧化硫77.95吨,总交易金额163.59万元。与上年相比,预计2011年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4%,化学需氧量削减3.3%,氨氮削减4.0%,二氧化硫削减3.4%、氮氧化物削减3.2%。

十一、人口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初步统计,年末全区总人口41.4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34万人,占总人口的15.3%。男性人口21.01万人,占总人口的50.7%;女性人口20.39万人,占总人口的49.3%。18岁以下人口7万人,占总人口的16.9%;18-35岁人口11.39万人,占比27.5%;35-60岁人口16.7万人,占比40.3%;60岁以上人口6.31万人,占比15.2%。据计生部门初步统计,2011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1.5%。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初步统计,年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62543人,其中机关事业职工10010人,企业职工125770人,城乡居民126763人。全区参加医疗保险161034人,工伤保险202339人,生育保险61337人,失业保险60586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区共有6342名城乡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7484人次享受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100%和100%。

备注: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