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江津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江津调查队 (2012年2月1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千亿工业强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三大战略,提速建设“五个江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经济增长处于历史最快时期,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年实现江津区生产总值38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0.9亿元,增长23.3%,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05.8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7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76.5%、18.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9.1%。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7.7:44.2:38.1调整为14.4:60.1:25.5。 图1:2006—2011年江津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3%。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79.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2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7.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2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6.30万人,增加0.3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6.16万人,增加0.24万人。全区就业人员中城镇就业人员19.99万人,净增0.61万人,新增2.12万人。全区就业人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6%,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8亿元,是2006年的8.74倍,比上年增加30.7亿元,增长76.5%,五年间年均增长54.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税收收入17.9亿元,增长41.2%;基金预算收入42.0亿元,增长104.7%。 图2:2006-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2.1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9.1万亩,增加825亩;蔬菜种植面积44.7万亩,增加3.2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64.8万吨,比上年减少1.6万吨,减产2.5%,其中,稻谷产量35.9万吨,减产4.4%;玉米产量13.1万吨,增产4.5%,红薯产量11.9万吨,减产2.3%。 图3:2006-2011年粮食产量 全年蔬菜产量67.9万吨,增产9.9%;花椒产量2.6万吨,增产18.3%;水果产量18.7万吨,增产9.2%,其中柑橘产量12.2万吨,增产10.5%。 全年肉类总产量9.2万吨,比上年增长3.6%,其中猪肉产量7.2万吨,增长2.9%。生猪年末存栏66.3万头,增长0.3%;生猪出栏96.9万头,增长2.3%;家禽出栏1005.0万只,增长5.5%;禽蛋产量2.2万吨,增长0.9%;水产品产量1.6万吨,减少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766.1亿元,是2006年的4.67倍,比上年增长3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6.1亿元,是2006年的3.76倍,比上年增长37.0%,五年平均增长30.3%。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其中本年净增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86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9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 图4:2006-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576.9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3.6%,同比增长37.6%。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67.1亿元,增长23.6%,占27.1%;材料工业实现产值117.1亿元,增长26.4%,占18.9%;电力能源实现产值65.6亿元,增长29.0%,占10.6%;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实现产值131.4亿元,增长51.4%,占21.3%;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8.0亿元,增长51.4%,占9.4%;食品工业实现产值37.7亿元,增长142.9%,占6.1%。 表2: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8.1%,比上年提高32.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8亿元,增长38.0%;利税65.3亿元,增长71.9%;利润48.7亿元,增长93.6%;产品销售率96.1%,提高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1万元/人年,增长13.3%。 德感、珞璜、双福三大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442.8亿元,比上年增长62.0%,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2.4%。其中,德感工业园146.9亿元,增长61.8%;双福工业园163.9亿元,增长61.6%,珞璜工业园110.5亿元,增长36.9%。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0.8%,比去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在地总产值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54.3%,建筑业增加值25.0亿元,增长20.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5%。建筑房屋施工面积1128万平方米,增长23.3%;竣工面积404.4万平方米,增长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98.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分城乡看,城镇投资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村投资57.7亿元,增长14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5亿元,增长21.4%;第二产业投资133.9亿元,增长33.8%,其中工业投资118.1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投资143.7亿元,增长28.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4.7亿元,增长27.8%。 图5:2006-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表3:2011年分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103个重点项目本年完成投资149.8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0.3%。其中:政府主导类投资74.6亿元,市场主导类投资75.2亿元,分别占重点项目投资的49.8%和50.2%。 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1%。 表4:201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9亿元,增长21.4%;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亿元,增长21.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8.7亿元,增长39.3%;零售业零售额82.3亿元,增长15.5%;住宿业零售额1.4亿元,增长39.9%;餐饮业零售额18.0亿元,增长23.7%。 图6:2006-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区限额以上商贸单位444家,比上年末新增17家。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118家,产业活动单位15家,限额以上个体户311家。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2.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9%,通讯器材类下降4.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3.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9%,汽车类增长51.6%,家具类增长24.0%,中西药品类增长29.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