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表7:2011年户籍人口数及构成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30元,比上年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8694元,比上年增长22.9%。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1%,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9.87平方米。 图11:2006-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9.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1万人,增加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6.2万人,增加0.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0.9万人,增加1.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1万人,增加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7.9万人。全年支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金11.7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医疗保险金2.0亿元,增长20.6%,失业保险金829万元,下降25.5%,工伤保险金2247万元,增长95.2%,生育保险金620万元,增长33.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2.1万元。 全年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7万人,同比下降19.1%;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5.6万人次,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542.3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3.8万人,下降14.1%;供养农村五保对象9976人;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15.2万人次,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1683.7万元。全年下拨各项救灾资金910万元,棉被757床,棉衣310件。 十三、移民、扶贫和精神文明 全区累计完成本区移民搬迁安置2062人,累计安置云阳、丰都、忠县外迁移民8184人。移民工程完成投资2.9亿元,实施移民实用技能培训120人,实用技术培训500人,致富带头人50人,移民创业培训75人。 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5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扶贫资金1445万元,本级财政扶贫资金480万元,本级发放建卡贫困户节日慰问金184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03个,新修及改建村道108公里,解决饮水困难人口0.56万人。全年培训扶贫干部和镇村负责人158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317人次。 2011年新命名重庆市文明标兵1个,重庆市文明单位4个,重庆市文明村1个,重庆市文明社区1个。 十四、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面积11.52万公顷,比上年净增加294.39公顷。其中,土地开发整理增加607.75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11.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7%。年降水量698.8毫米,减少29.9%。治理水土流失36.95平方公里。新造林14.2万亩,新增森林面积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0.5%,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年几江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5天,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7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7分贝,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0.059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年均浓度0.042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0.081毫克/立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865.9万吨,比上年增长24.2%;天然气消费量1898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8%;电力消费量34.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9.8%。综合能源消费量444.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1%。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2人,比上年下降28%。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25人,下降16%;工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人,下降27%;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和消防安全事故无人员死亡。全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83人,下降36.2%。 注: 1、“三大战略”是指建设一江两岸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发展战略、打造千亿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五个江津”是指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的统一部署,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宜居江津、畅通江津、森林江津、平安江津和健康江津。 3、江津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化的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城市、农村居民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011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调高至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后的新口径数据。 6、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不含劳务分包企业产值。 7、育龄妇女按户籍人口统计。 8、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以公安年报数据为准(出生人口含历年出生未上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计划生育口径。 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含外币。 10、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江津统计年鉴2012》为准。其中,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