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31 邯郸市统计局

主城区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903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4261辆;全年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1.8亿人次;出租汽车客运总量3900万人次。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6.8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0%。其中:轿车36.29万辆,增长83.2%。在全市汽车总量中,私人汽车达到53.48万辆,增长18.8%,其中:轿车32.69万辆,增长80.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98亿元,增长19.0%;电信业务收入38.1亿元,增长10.4%。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50.6亿元,增长13.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46亿元,增长26.2%;电信业务总量47.1亿元,增长12.4%。固定电话用户年末为88.4万户,比上年减少5.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478万户,增加21.8万户;互联网用户为73.9万户,增加14.3万户。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年金融业完成增加值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91.0亿元,比年初增加353.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35.1亿元,比年初增加215.3亿元。

证券市场运行平稳。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9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股票成交额945.2亿元,增长22.9%;基金成交额4.7亿元,增长17.5%。新增股民2.7万人,增长2.9%。

保险业务较快增长。全年保费收入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1.2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6.3亿元,增长85.2%。其中:财产险8.1亿元;人身险17.8亿元。

三、改革开放

(一)所有制结构:2011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7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0%;实交税金166.4亿元,增长20.7%,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4.8%。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利用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完成省下达目标的119.2%,比上年增长29.4%,超年初目标4.4个百分点。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2084万美元,增长30.5%,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64.2%。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亮点,到位外资3383万美元,增长16.1%,占比重5.2%。

(三)对外贸易: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出口14.2亿美元,增长60.1%;进口24.3亿美元,增长10.6%。

(四)旅游业:全年接待海外游客25590人次,比上年增长45.8%。旅游收入793.97万美元,增长44.8%。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720万人次,增长16.1%,旅游收入98.56亿元人民币,增长29.86%。2011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3家,床位5000个;旅行社73家。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一)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2011年,全面完成省定6个方面、25类、100项工作指标,全市累计开工各类城建重点项目853项,完成投资1307.35亿元。其中:省下达的166亿元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实际完成225.78亿元,占年任务的136%。全面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升级、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设施建设年度任务;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结构,采用BT模式融资16亿元,全面启动4座立交桥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8条,全面整治小街巷;大力推进总投资72亿元的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养老等40项大型公共设施建设,集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于一体的,全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文化设施——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已完工;积极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发放“建工灵通卡”1106张,在全省名列前茅。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获奖颇丰,省级人居环境进步奖、省级人居环境奖、省级人居环境范例奖、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省级风景名胜区、十佳绿色小区、十佳公共建筑、十佳绿色建筑、十佳景观大道、十佳风貌街区、十佳公园等11个奖项全部榜上有名,共有25个单位(项目)获奖,占全省获奖单位(项目)总数的22.9%,位居全省第一。

(二)居住条件大幅改善:主城区启动12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面积222.5万平方米;旧小区改善完成年度任务,受益居民达到6275户;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7271套,建成31466套,分别占省定任务的115%和140%。

五、经济开发区与马头工业城

邯郸经济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部财政收入7.8亿元,增长3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亿元,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2亿元,增长71.9%;实现增加值20.1亿元,增长35%;实现利润总额2.6亿元,增长10.6%,实现利税总额3.7亿元,增长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亿元,增长5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18.0%。实际利用外资2051万美元。出口总值7345万美元,增长36.1%。

马头工业城实现生产总值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三次产业比重为2.5:76.4:21.1。全部财政收入3.37亿元,增长22.4%;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67.8%;一般预算支出3.23亿元,增长5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增长44.3%。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054万元,增长34.6%;实现利润3017万元,增长4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亿元,增长16.7%。实际利用外资2503万美元,增长23.2%。出口总值677万美元,增长2.0倍。托管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580元,增长22.5%。

六、社会事业

(一)教育:2011年,全市小学招生17.55万人,初中招生10.69万人,高中招生4.9万人。现有幼儿园1249所,在园幼儿26.99万人,专任教师10107人;小学2084所,在校学生93.12万人,专任教师42162人;普通中学399所,在校学生44.77万人,专任教师34241人;高等院校在校生8.79万人,专任教师33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7%,万人平均在校生为9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35%,万人平均在校生307人;万人平均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50人;中职学校万人平均在校生150人;高等院校万人平均在校生90人。

2011年,全市在高考参考人数比去年减少2114人的情况下,实现本科一批上线6639人,本科二批上线6431人,本科总上线人数达到30205人。其中:本科一批比2010年增加86人,增长1.3%;本科二批上线减少35人,下降0.54%;本科二批以上上线13070人,比2010年增加51人,增长0.39%。全市高考成绩在持续七年攀升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了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