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3-31 邯郸市统计局

(二)科学技术:2011年,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94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41项、国际先进水平的23项。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0项。新通过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自主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7家。专利申请受理量109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774项。

(三)文化: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0个,总藏书144.7万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0.4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23.34%。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98%和98.88%。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县建有数字电影院,“千村万户文化家园工程”列入国家首批示范项目,“欢乐乡村”叫响全国,首届中国吹歌节、中华磁山文化节成功举办。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市、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称号。

(四)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75个,其中:医院168个、乡镇卫生院214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3153张,其中:医院22757张、卫生院8316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2206人,其中:执业医师14126人、注册护士9890人。新建改建卫生院35个、社区和村卫生室136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6.8%。

(五)体育: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393万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0.1%。全年先后组织1046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河北省各项比赛,共获得金牌79枚、银牌61枚和铜牌67枚。全市拥有体育场5个,室外游泳场10个,运动场30个。全民健身运动动蓬勃开展,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成功举办。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显示:全市年末总人口达到97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4万人,增长1.7%。全市人口出生率为23.61‰,下降4.81个千分点;死亡率6.85‰,下降0.8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76‰,下降3.93个千分点。

(二)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22元,比上年增长10.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9平方米,增加1.7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7366元,增长2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9平方米,增加3.1平方米。

(三)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04.59万人、99.05万人、66.13万人和66.7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7.9万人、2.19万人、-0.6万人和1.57万人。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6.0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27.3万人。

八、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

(一)资源:全市继续严格土地管理,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土地供应在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年土地供应总量1748.11公顷,其中:公用设施用地151.44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8.66%;普通商品房用地367.23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21.01%。

(二)环境: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污染减排指标达到省控制要求,环境质量有了新的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7天,比上年增加1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由2010年的2.02降至1.82,下降9.9%;其中:一级天数95天,比上年增加22天;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岳城水库和羊角铺水源地稳定达到饮用水质标准。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4℃,与常年值13.3℃相比偏高0.1℃,属正常年份。邯郸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4.1℃,比历年值14.0℃相比偏高0.1℃。

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26.2毫米,与多年平均值523.0毫米基本持平,属降水正常年份。邯郸市区降水量为570.9毫米,比多年平均值522.6毫米偏多48.3毫米,与2010年度相比,降水量偏多约14%。

(三)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加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管,综合运用结构、工程、管理等措施,推进循环发展、清洁生产,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确保新“双三十”早达标、老“双三十”不反弹。2011年,全市淘汰落后钢铁产能357万吨、水泥250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1%,完成年初目标的108.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排放量均削减1.5%以上,氮氧化物削减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注释:

1、本公报2011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5、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6、电信业务总量计算口径改为2010年不变价,互联网用户不含手机上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