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合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一)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开工在建项目58个,其中,跨区域项目3个,县级重点项目48个。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年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8个,较去年增加1个,完成投资额25.5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60%,同比增长57.4%;5000万元-1亿元的项目11个,较上年增加8个,累计完成投资6.67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15.7%,比重较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重大项目的明显增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显着增强。 (二)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在保持总量较快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三次产业比重结构来看,三产投资额明显增大,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入的快速增长,在投资总量中占比不断提升。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2011年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5亿元,在建项目10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28.6%。秦晋大酒店、天合大酒店、九龙森林公园、九龙大道、城区道路绿化工程、西环路北延工程、凤凰北路延伸工程、西环路入沟排水工程等项目进展有序平稳;解放南路建设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竣工,开始投入试运营。太姒路一期工程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任务。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 (四)重要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从第三产业各行业投资完成情况看,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2.01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同比增长6.58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68倍,教育同比增长4.38倍,这些行业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它们的增长充分体现了民生领域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投资更趋理性。全年房地产共计完成投资405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8%。商品房销售21万㎡,实现销售额4.1亿元。商品房平均售价1952元/㎡,增长15.6%。 五、商业 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23亿元,增长16.4%。限额以下(包括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实现零售额14.43亿元,同比增长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2%;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8亿元,同比增长31.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8%。分区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2.88亿元,同比增长17.5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35亿元,同比增长13.6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01亿元,同比增长19.34%;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14.82%,批发业和零售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87.3%,是市场平稳增长的主导力量;住宿业实现营业额9243万元,同比增长32.96%;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39亿元,增长17.95%。 六、教育、科技、文化 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2011年,全县普通高中4所,招生4264人,在校学生12801人;职高3所,招生人数2979人,在校学生4743人;初级中学19所,招生人数5342人,在校学生19087人;小学97所,招生3635人,在校学生27712人。公办幼儿园103所,在园幼儿11056人。年内完成5所中心幼儿园的改扩建任务,已投入使用。认真落实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政策,减免了4198名学前幼儿保教费141万元,为420名学前幼儿补助生活费16万元。“两免一补”工作扎实有效。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发放教科书86529人次,免费资金359万元;补助公用经费86529人次,补助资金3692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14000人次,补助资金650万元。全县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均保持100%,小学无辍学生,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农村青壮年非盲率达到99.5%以上。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全县高考参试5265人,一本上线664人,二本上线1559人,三本上线3391人,专科上线4534人,3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高考成绩再次突破历史记录。学生资助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发放高中资助款552万元,资助学生7560人次;发放中职资助款359.92万元,资助学生4692人。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4723人,贷款金额2833.8万元。年内新增“蛋奶工程”实施学校28所,累计达到117所。三中三小主体工程完成,预计2012年9月投入使用。 科技活动深入开展。组织了第十八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持续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赠送图书3000本,印刷科技资料25000余份,广泛宣传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组建了合阳县农技专家团,建立了农业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年内向国家、省、市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2个,市级5个。目前,国家立项1个,省级立项2个,市级5个。瘦肉型杂交猪养殖技术列入国家级农业星火计划项目;“12396”大荔模式建设立项省级农业攻关项目;关中黑猪健康养殖列入省农业创新项目;雨阳合作社成功申报为市级农产品专家大院;赛众公司、腾远公司、旱莲合作社、生产力促进中心、刘彦村等企业先后申报了市级科技项目。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木偶剧团、县新蕾剧团、县剧院全部改造一新,县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镇文化站设施器材不断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一元剧场”正式实施,村级文化室、图书室、文化广场建设覆盖全县80%以上行政村。“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按照“四有”标准在已有的64家农家书屋中评选出12家先进典型,并整理编辑成专刊《我的书屋我的家》。年内为新增的135家农家书屋配送书柜675个、书籍20余万册、光盘13500张,使全县农家书屋面积超过16000㎡,累计数量达到199家。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由15个放映队增加到19个,在城区和农村巡回放映了《太行山上》、《夜袭》、《血战四平》等16部爱国主义影片,并在放映前插播了《苹果管理技术》、《生态家园》、《无公害养殖》等农业科技影片,全年共放映4200余场次。“一元剧场”在全县各镇共演出30余场,尤其是反映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线腔现代戏《回乡》深受群众喜爱。木偶剧团在洽川景区累计演出900余场次,努力打造“水秀洽川、情诗之源”文化名片。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着。成功申报了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12人,合阳民间唢呐、面花、南社秋千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黑池镇书法艺术列入文化部2011—201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东雷上锣鼓、踅面香香、嬉线线等节目参加了世园会“洽川周”活动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