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合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合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五县”建设战略,全力推进“三创三区三转变”等重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县域经济“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6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15亿元,增长7.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9%,较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2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7%,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99亿元,增长1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4%,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1593元,较上年增加2523元,增长15.4%。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021万元,比上年增长40.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07亿元,增长44.3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3亿元,增长50.7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23亿元,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902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7元,增长29.4%。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增长。我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04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18.44亿元,增长7.2%;林业产值0.45亿元,增长4%;牧业产值3.48亿元,增长10.5%;渔业产值0.32亿元,增长3.6%;服务业产值1.35亿元,增长3.1%。农业实现增加值13.15亿元,增长7.2%。 年末耕地总资源94.7万亩,其中:常用耕地87.5万亩。复种指数达到124%。 农作物播种面积略降。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08.1万亩,较上年下降4.8%。粮食播种面积80.04万亩,减少5.69万亩,下降6.6%。其中:夏粮面积40.5万亩,增长0.5%。小麦种植面积39.7万亩,增加0.5万亩,增长1.3%;秋粮面积39.5万亩,减少6.2万亩,下降13.5%。玉米38.66万亩,减少5.07万亩,下降11.6%;经济作物生产实现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7.9万亩,增加0.96万亩;蔬菜面积9.2万亩,增加0.5万亩;蔬菜大棚3055个,较上年增加136个,蔬菜大棚面积4311亩,增加645亩;西瓜面积5.9万亩,增加0.55万亩;油料面积3.76万亩,减少0.92万亩。 粮食因干旱减产。全年粮食总产、平均亩产分别为20.18万吨、252公斤,较上年分别减少7.31万吨和69公斤,下降26.5%和21.5%。其中:小麦总产6.7万吨,下降23.9%;玉米总产13.25万吨,下降26.9%。 经济作物总产稳定增长。全年棉花总产0.76万吨,增长16.5%;蔬菜总产16.4万吨,增长4.5%;西瓜总产9.49万吨,增长9.5%;油料总产0.36万吨,下降21.3%;水果总产33.74万吨,增长7.5%。其中:苹果总产29.17万吨,增长2.5%;葡萄总产2.7万吨,增长91.4%。 全年造林5.5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核桃产量150吨,增长50%;花椒产量1300吨,增长66%。 畜牧业生产增长迅猛。全年猪、牛、羊分别出栏12.1万头、2485头、3.15万只,较上年增长9.7%、52.4%、18.3%。年末牛存栏为30290头,增长1.4%。其中:奶牛存栏26154头,增长5.1%;猪存栏12.39万头,增长4.7%;羊存栏4.6万只,下降1.6%;家禽存栏55.5万只,下降24.8%。全年肉类、禽蛋、奶产量分别为10514吨、4214吨、51450吨,同比分别增长13.2%、30.5%、29.9%。 年内新增奶牛1257头;完成了15个县级标准化奶牛小区(场)改扩建任务,年底全县奶牛养殖小区和机械化挤奶站达到104个;继浩大、百利被列为全省首批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之后,我县晟杰、腾远、华龙瑞犍、黄河牧业等4个省级,范家洼飞迅、秦龙牧业、翊东良种奶牛、顺达、兴隆牧业等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小区(场)通过专家组全面验收,获得批准,并进行了挂牌。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水产养殖面积850亩,水产品产量2700吨,增长14.4%;实现产值0.32亿元,增长3.6%。 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成效显着。年内扶贫开发争取省市扶贫互助资金355万元,争取省扶贫贴息资金85万元。新增4个扶贫互助资金村,全县累计扶贫互助资金村达24个,居全省之首。争取移民搬迁财政资金224余万元,启动实施了路井镇乳阳村、百良镇上党河村等2个村的扶贫移民搬迁。积极协调企村包扶工作,争取包扶资金115万元。争取集中连片、整村推进项目资金700万元,围绕洽川镇、金峪镇9个村抓好产业开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争取产业开发资金300万元,在甘井、王村、金峪三镇,围绕香菇、设施大棚、清水莲菜,抓好全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农机化水平明显提升。至2011年底,全县农机原值达到1924.3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65台,小型6694台,联合收割机315台,保护性耕作机械658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1169台,植保机械1106台。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达25.9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全年机耕面积78.2万亩,机耕率为89.4%;机播面积66.9万亩,机播率为76.5%;机收面积54.7万亩,机收率为6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4.3亿元,增长50.74%。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1亿元,增长32.4%;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32亿元,增长9.6%。 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原煤325.15万吨、焦炭14万吨、混合肥料2.1万吨、水泥17.61万吨、小麦粉3.7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1%、4.5%、94.1%、11.4%、33.6%;果汁31234吨、油漆10598吨,同比增长43.3%、37.2%;免水胶带112万平方米、液态奶1060吨,同比分别下降10.4%、31.7%。 经济效益有所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9亿元,增长55.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019万元,较上年增加6308万元;实现税金18059万元,增长22.8%。 建筑业受外来企业冲击较大。2011年,在合阳施工的17户建筑企业中,属本地注册的企业仅有4户,因资质低、自有资金少等问题,竞争能力日趋减弱。2011年,全县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79.5%;竣工房屋面积14.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第四年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5.76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计划的17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07亿元,比上年增长44.3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45亿元,增长34.33%;跨区域投资完成10亿元,增长113.47%;农户投资完成2.62亿元,增长4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