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31 淄博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70.3亿元,增长18.1%;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3亿元,增长23.3%;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0.6亿元,增长10%。

各种经济类型消费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1.9亿元,增长10.2%;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3.6亿元,增长5.5%;私营、个体、联营及其他经济消费品零售额54.9亿元,增长30.4%。

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全年新建、改建、扩建市场48处,年末全市共注册登记商品交易市场466处,比上年增加30处,其中消费品市场445处,生产资料市场21处。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到36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54.4亿元,增长11.2%,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06.7亿元,增长1.4%;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发展到了23处,过30亿元的市场有4处,4处过30亿元的市场成交额合计达265.4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73.5%。

控制物价上涨工作卓有成效,实现了年初省政府确定的控制目标,物价指数有明显的回落。1996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升幅度(%)如下:

六、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年内新批“三资”企业84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亿美元,比上年有所下降,但项目规模扩大,项目平均外资额比上年增长37.1%;资金到位情况较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至年末,全市实有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1042家,其中中外合资929家,中外合作49家,外商独资63家;已投产开工的“三资”企业773家。

出口创汇快速增长。全市出口创汇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自营进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分别达2亿美元和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7%和45.1%。

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增多,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共接待国外、港澳台同胞及华侨旅游者7859人次,其中外国人5465人次。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超额完成预算任务,保持较大增幅。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7%,其中工商税收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地方财政支出16.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8%。财政连续12年实现收支平衡。

金融部门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信贷管理,调整信贷结构,各项存贷款大幅度增长。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293.3亿元,比年初增加45.92亿元;贷款余额达243.05亿元,比年初增加34.02亿元。银行现金收入503.42亿元,支出473.65亿元,货币净回笼25.86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79%;赔款支出1.77亿元,比上年增长8.98%;赔付率为49.4%,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八、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年末市区总面积2961.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24.8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1012公里;城市下水道总长度518.1公里;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达591辆,营运线路长度3065公里,全年城市客运总量15866万人次;拥有出租汽车数由上年的2075辆增加到3326辆;全市生活用水供水总量8003万吨,生活用水普及率100%;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996万平方米;全年供应煤气总量1474万立方米;供应液化石油气总量2.36万吨,煤气液化气气化率由上年的90.7%提高到92.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5%,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5.5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工业废水处理量11843万吨,工业粉尘回收量77.08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4.68万吨,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3.1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面积达81平方公里。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11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9项,国内领先水平的35项,国内先进水平的87项,省级先进水平的78项。另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21项,省星火计划奖16项。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48家,其中市属专业科研机构24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年专利申请472件,当年实施专利技术184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7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全市科技成果转换率达89%,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

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学生8362人,比上年增长24.6%;中等专业学校13所,在校学生1.74万人,比上年增长10.8%;普通中学277所,在校学生24.46万人,比上年增长0.7%;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73所,在校学生3.9万人;小学1311所,在校学生31.22万人,比上年增长9.5%;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幼儿园在园儿童6.97万人,比上年下降10.1%。

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164处,其中影剧院16处,文化馆8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9个,艺术表演团体3个。馆藏图书111.4万册。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有线电视台9座。全市共安装有线电视41.94万户,其中有线电视台14.14万户,有线电视站25.8万户。全年出版各类图书53.85万册,刊物、报纸56.53万份。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828个,比上年减少14个,其中医院88所、农村卫生院103所,疗养院2所、门诊部576所、卫生防疫站11处;全市拥有病床床位1.43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93万人,比上年增长9.8%,其中中西医师、医士8611人,护师、护士598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8%和9.2%。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全省希望杯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奖牌98枚,其中金牌39枚,银牌31枚。

群众体育运动活跃。全市有43.82万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达标率为95.1%。年末全市共有重点体校1所,学员540人,业余体校9所,学员1563人。

十、人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1996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4610元,比上年增加59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3.7%;人均生活费支出4089元,比上年增加60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比上年增加324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4%。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新的提高,但部分企业职工和山区贫困农户收入较低,生活存在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