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工程。我市22项重点建设工程,全年共完成建设投资5.7亿元,为年计划的52.0%。主要工程建设情况:腈纶工程已顺利开启了六条线,济青高速公路淄博段全线竣工,焦化煤气工程已累计供气3万户,周村电厂一炉一机并网发电一次成功,引黄工程基本形成了日供水25万吨能力,局部设施达到了日供水50万吨运行条件。程控电话二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全年共新增程控电话4.5万门,三期程控电话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 四、公路运输和邮电 公路运输不断发展。1993年我市公路运输不断发展,客货运输周转量均有所增长。但各专业运输公司受多种因素影响,营运不满负荷。各种营运车辆主要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 公路营运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268公里,其中当年新增92公里,比上年增长4.3%。高级、次高级路面1664公里,增长9.8%。新增各种桥梁109座,涵洞178个,使公路营运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张——田路高青段,湖——南路中段改造完工已投入运营。济青高速公路淄博段提前竣工,保证了全线贯通,从此结束了我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1993年全市邮电业务量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44亿元,比上年增长80.95%。主要邮电业务实物量与上年比较,函件增长7.9%,汇票增长11.7%,特快专递增长10.5倍。通讯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市话交换机容量达54758门,比上年增长76.07%,其中程控电话50758门,增长1.41倍;市话到达户数46680户,增长59.93%;市话话机达97895部,增长31.47%;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1320路端,比上年增加820路端。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发展迅速,年底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2185部,比上年增长61.14%。农村邮电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农村电话机总数达40833部,比上年增长1.14倍。全市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桓台县村村用上了程控电话。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国内商业稳步发展。1993年流通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竞争意识普遍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购销两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4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93%),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56.39亿元,增长33.07%;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5.3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6.5亿元,增长1.3%。在居民消费品中,吃穿用商品增长速度依次为16.67%、27.52%和51.59%。 在发展国内贸易的过程中,坚持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原则,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其中国有经济增长18.51%,集体经济增长24.97%,个体经济增长39.87%。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两旺。1993年全市物资系统供销企业购进生产资料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销售总额3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城乡集贸市场异常活跃,成交额成倍增长。全年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倍。1993年末,全市集贸市场发展到483处,其中成交额过亿元的批发零售市场有16处,比上年增加5处,成交额占整个集贸市场成交额的66.71%,已成为我市地方产品的主要集散地。 市场物价相对稳定。1993年,价格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价格改革方案,成功地放开了粮食价格,提高了燃料、油料、住房、公用事业和部分生产资料等价格,进一步提高了市场调节比重,市场物价相对稳定,零售物价总指数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但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涨幅偏高。 六、对外经贸 1993年,我市“外向带动战略”进一步强化实施,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明显扩大。全方位、多领域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对外经济和贸易异常活跃。 出口创汇增长较快。1993年全市自营进出口企业、三资企业出口创汇达36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3.70%。全年完成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5.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1%。 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1993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金额497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4%;实际利用外资136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3.2%。 由于投资领域的拓宽和开放区域的扩大,“三资”企业大量增加,到1993年末,全市注册的“三资”企业已达964个,年内新批“三资”企业601个,比上年增加204个。截止93年底,全市已建成投产(开业)的“三资”企业546家,比上年增加401家,增长2.76倍。 国际旅游持续发展。全年共接待来我市参观访问、旅游观光、探亲访友、洽谈贸易和从事其他各项活动的海外友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共5419人次,比上年增长15.72%;旅游外汇(外汇券)收入288万元,比上年增长0.7%。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状况良好。在上半年财政收入锐减,支出刚性增强,收支反差极大的严峻形势下,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采取积极措施,迅速扭转困难局面,下半年呈现逐月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工商税收1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8%。全年财政支出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40%,再次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成效,金融形势比较平衡。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1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贷款余额13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2%。现金收支基本平衡,货币净投放增长2.6%。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9.18%。全市有1534户企事业单位参加了企事业财产保险,84.08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有70.35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全年处理财产赔偿案31958件,支付赔款8967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1993年我市被定为全国首家地市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所属五区三县全被定为全国科技先进县,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由国家正式授牌,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科研机构401处,其中:专业科研机构24处。年内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18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5项,国内先进水平133项,省内先进水平54项,填补国内空白66项,省内空白39项,获国家发明奖1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3项,省星火奖7项。科技事业的进步促进了科技市场的发展,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627项,比上年增长23%,技术合同交易金额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倍。全市科技成果转换率达84%,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占47%,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