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23 攀枝花市统计局

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81.6公里,与上年持平,境内火车站个数16个,完成铁路客运量210.19万人;铁路货运量2840.83万吨,增长11.8%。水路旅客周转量774万人公里,水路货运周转量962万吨公里。

通讯、邮电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0.09亿元,其中,电信业务主营收入9.4亿元,邮政业务主营收入0.69亿元。年末拥有邮电局(所)47处,减少1处;全年报刊发行量2837.50万份;函件312.47万份;特快专递17.65万件;邮路长度(单程)1519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9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27.25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数12.0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17.23万户。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财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0.32亿元,增长24.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9.48亿元,增长27.6%。一般预算支出92.3亿元,增长22.9%,其中:教育支出18.0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6.49亿元。

税收 国家税务局组织收入51.25亿元,增长14.2%,其中税收收入51.54亿元,增长13.1%,增值税增长6.0%,消费税下降8.4%。地方税务局组织收入44.84亿元,增长19.1%,其中税收收入38.7亿元,增长19.3,营业税收入11.12亿元,增长17.7%。

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61.26亿元,比年初增长18.0%。其中,个人存款余额312.14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单位存款余额342.91亿元,比年初增长26.6%。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量700.83亿元,比年初增长19.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5.72亿元,比年初增长16.9%,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35.49亿元,比年初增长13.6%;短期贷款余额188.38亿元,比年初增长27.0%。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3.31亿元,增长10.8%,其中,住房消费贷款16.55亿元,增长5.0%,汽车消费贷款0.3亿元,下降5.6%。

实现保费收入15.67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81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9.86亿元。保险赔款支出3.92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2.34亿元;人寿保险赔款支出1.5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 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普通中等学校64所,小学学校数62所,幼儿园190所。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2147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8568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70634人,小学在校生90228人。幼儿在园儿童数32713人。全市专任教师总数11495人,其中,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5285人。九年义务制教育完成率为86.8%,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0%和95.6%。

科技 全年安排科技项目1601项,其中,安排高新技术项目204个,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50个。各类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26项。全年各项专利申请1214项。

全市专利申请1214项,增长49.7%。专利授权831件,增长52.5%。

全年拥有国内专业技术人员54771人,增加3593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6591人,农业技术人员2103人;当年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7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和广电 全市拥有博物馆和展览馆2个;文化(艺术)馆50个,其中文化站44个,剧场影院1个,公共图书馆5个,全年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61.18万册。建成乡镇广播电视站44个,通广播电视的村有352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达72.0%,广播覆盖率95.9%,电视覆盖率96.4%。

卫生 全市拥有医院、卫生院6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站8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631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00人,注册护师、护士2848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7921张,病床使用率104.9%。医院门诊243.74万人次

体育 全市拥有体育场(馆)6个,室外健身公园、广场66个。各级体育社会团体61个;全民健身路径287条;社会体育指导站309个。全市各类运动队夺得全国各类比赛金牌7枚、银牌6枚;夺得省级比赛金牌30枚、银牌19枚、铜牌33枚。全年举办了30次全民健身活动。

十一、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建成区土地面积60.9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8.54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6%。

公用事业 年末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234.11公里,排水管道长度631.83公里,水厂综合生产能力61.01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12917.23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3470.75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89.0%。全年煤气供应总量159719.4万立方米,其中,居家家庭用气5527.62万立方米。

环境保护 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了8个污水处理厂、3个垃圾处理厂以及危废物处理中心。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2%,提高2.2个百分点,城市的集中饮水水源达标率100%。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4%。

十二、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11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71万人。当年出生人口8853人,当年死亡人口417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81%。。年末常住人口121.99万人,城镇化率为61.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收入及消费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735元,增长16.9%;其中:工资性收入13994元,增长16.5%;财产性收入242元,增长41.2%;转移性收入6699元,增长21.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179元,增长11.7%。其中,食品支出6110元,增长20.3%,恩格尔系数为43.1%;衣着支出1313元,增长19.3%;居住支出增长3.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3.6%;交通和通讯支出下降17.5%;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5.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27元,增长21.2%。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4907元,增长17.2%;工资性收入2104元,增长40.6%;财产性收入133元,增长8.5%;转移性纯收入483元,下降0.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08元,增长3.1%。其中,食品支出2693元,增长10.5%;衣着支出增长7.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1.5%;居住支出下降38.7%;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7.7%;文化教育及娱乐支出增长22.5%;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0.1%。

物价水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1%,烟酒及用品上涨2.1%,衣着类上涨4.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0%,交通与通信下降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1.0%。

居住条件 抽样调查表明,201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增长2.9%;90.9%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自有房屋产权;96.8%的城镇居民家庭住进单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