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攀枝花市统计局 2011年是攀枝花“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发展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全市上下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强化工作措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提速升位,全市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预期。 一、综合 国民经济 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2011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645.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3%。第一产业增加值24.24亿元,增长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87.75亿元,增长1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1%,拉动经济增长1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1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8.37亿元,增长19.0%,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1.6%,提升了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6%,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4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0.07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0.17亿元,增长12.0%。年末全市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为39223户,私营企业7635户,外商及港澳台企业71户。 区县经济 东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68亿元,增长11.8%;西区82.09亿元,增长18.0%;仁和区125.57亿元,增长19.9%;米易县76.45亿元,增长18.2%;盐边县89.31亿元,增长16.0%。 二、农业 2011年,攀枝花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5亿元,增长4.5%,其中,农业总产值21.63亿元,增长5.9%;林业总产值0.68亿元,增长2.6%;牧业总产值15.49亿元,增长1.5%;渔业总产值3.37亿元,增长8.9%;农林牧业服务业总产值0.58亿元,增长2.5%。 种植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09万公顷,增长2.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28万公顷,增长0.6%;油料播种面积0.23万公顷,增长1.8%;烟叶播种面积0.9万公顷,增长17.1%;蔬菜播种面积1.21万公顷,增长6.3%,瓜果类播种面积0.08万公顷,增长29.2%, 全年粮食总产量23.47万吨,增长1.2%;油料产量0.33万吨,增长4.4%;烟叶产量1.82万吨,增长11.8%;蔬菜产量58.44万吨,增长7.0%;瓜果类产量3.01万吨,增长19.8%。茶叶、园林水果产量分别为91吨、14.35万吨,分别增长35.8%和8.9%。 畜牧业 生猪出栏65.9万头,下降1.5%,牛出栏3.97万头,增长1.1%,羊出栏37.48万只,增长0.9%,家禽出栏587.86万只,增长1.2%。全市肉类总产量6.98万吨,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4.76万吨,下降1.2%,牛肉产量0.5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0.74万吨,增长0.6%,禽肉产量0.94万吨,增长2.3%。禽蛋产量1.37万吨,增长11.9%,蚕茧产量0.33万吨,下降1.5%。 渔业 水产品养殖面积0.35万公顷,产量2.87万吨,增长8.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74千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8.89千公顷。水土保持治理累计144.77千公顷,新增12.59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2680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2011年,攀枝花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34.04亿元,增长36.3%,实现增加值441亿元,增长22.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22.3亿元,增长21.4%,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增长45.1%。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37.67亿元,增长9.6%,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亿元,增长69.9%,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81.1亿元,增长29.9%。 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34.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8%,起到了强劲的支撑作用。其中钢铁、钒钛、能源、化工产值增长速度分别为25.0%、39.6%、31.0%和53.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193.23亿元,增长35.0%,产销率为96.7%,回落0.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26.2%,上升30.2点;实现利润总额37.29亿元,下降3.9%;利税总额86.0亿元,增长0.3%;总资产贡献率为6.0%,回落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75.9%,回落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7%,回落1.2个百分点。 建筑业 全市年末资质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89个,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64.21亿元,增长31.0%。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04亿元,增长1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83.44亿元,增长15.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67.63亿元,增长20.7%,更新改造投资165.32亿元,增长33.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73亿元,增长4.5%,其它投资1.95亿元,下降81.2%。 从投资主体看,2011年完成国有投资180.02亿元,增长23.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6.9%,完成民间投资184.16亿元,增长18.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8.0%。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29亿元,增长59.0%,第二产业投资204.06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投资161.29亿元,增长28.2%。 房地产业 房屋施工面积500.3万平方米,增长6.1%。房屋竣工面积163万平方米,增长99.8%。商品房销售面积85.2万平方米,下降25.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8.8万平方米,下降27.2%。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8亿元,增长18.2%,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1.8亿元,增长32.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45亿元,增长21.3%;商品零售145.23亿元,增长17.8%。 旅游 全年旅游总收入50.52亿元,增长20.2%。接待旅游总人数755.48万人次,增长7.1%。全市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1个,星级饭店、宾馆15个。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 全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6.93亿元,增长25.1%,其中,市外省内到位资金21.75亿元,增长23.1%,省外国内到位资金246.03亿元,增长23.9%。 进出口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6586万美元,增长4.7%。其中,出口总额17549万美元,下降6.5%;进口总额9037万美元,增长36.3%。 七、交通、通讯和邮电 交通 全市等级公路达2868公里,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62.4%,其中高速公路144.72公里、一级公路36.33公里、二级公路164.53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5463.54万人,客运周转量107461.68万人公里,增长12.0%;完成货物运输量10638.27万吨,货物周转量495331.76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8.4%和12.9%。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9.22万辆,增加0.9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6.91万辆,增加0.9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