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23 珠海市统计局

珠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

2012年3月19日

2011年,珠海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应对欧债危机等国际性经济形势变化,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推进结构调整,保持了整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0亿元,增长3.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7%;第二产业增加值786.42亿元,增长1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9.5%;第三产业增加值579.11亿元,增长7.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8%。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7:54.8:42.5调整为2.7:56.0:41.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21.96亿元,增长8.5%,占GDP的22.9%。民营经济增加值345.35亿元,增长11.1%,占GDP的24.6%。

分区域看,香洲、金湾和斗门三个行政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3.48亿元、351.27亿元和188.49亿元,分别增长10.8%、14.2%和9.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0%。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的价格分别上涨10.5%、2.0%、2.4%、2.3%、5.7%、2.5%和3.7%;交通和通信的价格下跌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3%。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税收收入112亿元,增长17.3%。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9.03亿元,增长13.7%;营业税21.88亿元,增长15.8%;房产税5.77亿元,增长12.2%;企业所得税16.13亿元,增长15.1%。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0.37亿元,增长14.1%。其中,教育支出31.55亿元,增长21.5%;科学技术支出7.35亿元,增长28.9%;文化教育和传媒支出2.28亿元,增长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58亿元,增长27.3%;医疗卫生支出7.42亿元,增长23.8%;节能环保支出20.78亿元,减少12.7%;教育、文化体育和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等六项民生支出合共69.6亿元,同比增长20.8%,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0.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外贸进出口增速呈下滑趋势,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恶化,面临转型升级挑战,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但仍维持高位。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52亿元,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10.04亿元,下降9.9%;林业产值0.10亿元,增长19.2%;牧业产值12.27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36.72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39亿元,增长2.6%。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51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0万亩,与上年持平;甘蔗种植面积1.28万亩,比上年调减0.0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53.13万亩,比上年增加1.52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4.34万吨,增产3.8%;甘蔗产量8.42万吨,减产12.7%;蔬菜产量15.53万吨,增产5.4%;水果产量7.77万吨,减产35.8%。

全年肉类总产量4.54万吨,增长0.7%。其中猪肉产量3.42万吨,增长0.3%;禽肉产量1.04万吨,持平。生猪饲养量77.69万头,增长1.5%。其中生猪存栏32万头,增长3.3%,生猪出栏45.69万头,增长0.3%。全年水产品产量20.5万吨,增长3.9%。其中海洋捕捞1.14万吨,减少1.7%;海水养殖2.78万吨,增长3.7%;淡水捕捞0.20万吨,减少9.0%;淡水养殖16.38万吨,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3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5%,民营企业增长18.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3.4%,股份制企业增长20.3%,集体企业下降5.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5.1%;重工业增长8.8%。分地区看,香洲、金湾和斗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2%、16.2%和12.5%。

六大工业支柱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生物医药、石油化工、家电电气、精密机械制造和电力能源分别增长25.0%、11.4%、20.3%、14.2%和10.6%;电子信息业下降4.0%。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5.0%,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12.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13.3%,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6.6%,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0.0%。

先进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钢铁冶炼及加工业增长2.6%,石油及化学行业增长18.1%。装备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及修理业、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8.8%、29.2%、12.3%和2.5%;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中,炼钢业增长1061.6%、钢材加工业下降0.1%;石油及化学行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46.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6%,橡胶制品业增长4.8%。

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5.7%,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2.9%,食品饮料业增长12.6%,家具制造业增长13.3%,建筑材料增长15.4%,金属制品业增长11.3%,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20.6%。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0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7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国有企业产值100.69亿元,增长14.2%;集体企业产值4.71亿元,下降14.5%;股份制企业产值1103.96亿元,增长20.9%;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2260.63亿元,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0%。轻工业产值1377.83亿元,增长24.6%;重工业产值2098.12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例由上年的39.4:60.6调整为39.6:60.4。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106种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加的有59种,其中增幅较大的有:软饮料、表、房间空气调节器、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彩色电视机,分别比上年增长44.4%、28.1%、27.0%、25.1%和24.1%;产量比上年减少的有47种,其中减幅较大的有:数字激光音视盘机、化学药品原药、合成纤维聚合物和家具,分别比上年下降75.5%、35.8%、29.1%和20.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4.9%,总资产贡献率10.0%,资本保值增值率116.9%,资产负债率61.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0%,全员劳动生产率15.8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89.5%。实现利润总额200.33亿元,增长5.3%。其中,盈利企业实现盈利184.4亿元,增长3.2%;亏损企业270家,亏损面29.8%,亏损额合计15.89亿元,增长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