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博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幸福博罗,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综合 据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43亿元,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3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85.71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132.37亿元,增长16.1%。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52.3:37.1调整为10.3:52.4:37.3,人均生产总值达3398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折合5394美元,增长13.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493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65个;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006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406人,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 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36亿元,增长28.6%,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1760元。税收总收入30.92亿元,增长24.4%,人均税赋2965元;其中,国税收入16.83亿元,增长20.5%;地税收入14.09亿元,增长29.4%。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不多,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通胀压力、国际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等国内外因素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企业资金链紧张,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增大,等等。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6万亩,比上年增加35亩。油料种植面积9.75万亩,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43.63万亩,增长4.3%。 全年粮食产量16.1万吨,增长4.3%;油料产量1.55万吨,增长2.4%;蔬菜产量65.9万吨,增长6.8%。 全年肉类总产量8.52万吨,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6.2万吨,增长4.8%;禽肉产量2.16万吨,下降0.5%。 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全县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43家,顺利通过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验收,并在全县建立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龙华镇山前荔枝基地入选全国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生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千村家园、万村绿”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森林面积186.7万亩,比上年增加1.77万亩,林木蓄积量561.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3.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77.33亿元,增长20%,对GDP的贡献率达59.4%,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2.78亿元,增长25.4%。 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完成增加值45.55亿元,增长速度达29.3%,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9个百分点;从增加值总量上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据了工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完成增加值100.45亿元,增长24.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5.25亿元,增长13.6%。 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引擎。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87.13亿元,增长36.7%,拉动GDP增长7.5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56.42亿元,增长26.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增速和比重同比均提高了1个和0.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中,增幅最快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幅为42.6%。 分产品产量看,表和发电量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的亮点,全年分别生产103.3万只和48671万千瓦时,分别增长39.7%和36.8%。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38亿元,增长5.8%。房屋建筑面积1079.62万平方米,增长42.1%;房屋竣工面积194.41万平方米,增长35.8%;商品房销售面积98.99万平方米,增长55.1%;商品房销售额40.65亿元,增长105.6%,增幅同比提高57.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31.43亿元,增长25.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67亿元,增长48.6%,城镇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是主力,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45.68亿元,增长83.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7.76亿元,下降36.3%。 分三次产业看,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一、二、三产业投资构成比例为0.3:40.2:59.5,与2010年的0.1:41.1:58.8对比,第一、三产业比重上升0.2个和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9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县54项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57.6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3.8%,完成计划的114.1%。 表6: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8亿元,增长18%。分城乡看,城镇是消费品主要市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1%,增长18.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1.26亿元,占总额的19.9%,增长17.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是全县消费市场发展的领头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9.6亿元,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17亿元,增长14.0%。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5.51亿元,增长17%。其中批发业45.6亿元,增长17.4%;零售业79.91亿元,增长16.8%。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19.11万人次,增长2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1亿元,增长45%,上缴税金2264万元,增长21%。 六、对外经济 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33.67亿美元,增长22.8%。其中:进口总额11.96亿美元,增长8.5%;出口总额21.71亿美元,增长32.4%,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4.69亿美元,增长24.7%;来料加工出口1.07亿美元,下降6.1%;进料加工出口15.95亿美元,增长38.7%。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68宗,增长30.8%,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2.92亿美元,增长53.7%,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10.6%。 七、民营经济 2011年全县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完成民营增加值171.09亿元,增长17.8%,占全县GDP的48.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民营经济完成税收16.53亿元,占全县税收的53.4%,增长33.7%;年末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39896户,其中本期开业6227户;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达114.3亿元,其中本期开业注册资金13.96亿元。 八、社会建设、交通和邮电 2011年荣获“广东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称号,同时启动了以大部门体制为重点的党政机构改革,全县党政机构调整为28个,精简压缩党政机关事业机构1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