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23 芜湖市统计局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0.7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80.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1亿美元;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23.7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五、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1.03亿元,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98亿元,增长17.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65.73亿元,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5.28亿元,增长21.0%。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9.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进口总额12.61亿美元,增长25.4%;出口总额27.04亿美元,增长58.3%。从出口产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额22.2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2.1%。从产品出口地区看,对欧洲出口7.1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6.5%;对亚洲出口9.4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4.8%。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1454.32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438.75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5.34亿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7288万美元。年末共有旅行社58家;星级饭店33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20家,新建成开业和在建的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10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25处。成功举办各类会展55个。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8.00亿元,比上年增长9.6%。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客运量11735万人,比上年增长25.8%;公路货运量11244万吨,增长24.4%。铁路客运量466.0万人,增长6.4%;铁路货运量123.8万吨,增长1.8%。水路货运量10378.5万吨,比上年增长39.4%。港口货物吞吐量7641万吨,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3.4万吨,增长17.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2.05万标准箱。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0.65万辆,比上年增长28.8%,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5.54万辆,增长33.9%。年末民用船舶拥有量4972艘。全市公路里程8823.8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420.86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44.27公里,一级公路80.38公里,二级公路635.88公里。

邮电业。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9亿元,增长17.7%;电信业务总量21.46亿元,增长12.4%。本地固定电话用户87.69万户,新增3.86万户;移动电话234.40万户,新增28.23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6.55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6.15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78.51亿元,比年初增加277.67亿元。其中,企业单位存款932.99亿元,比年初增加169.0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14.89亿元,比年初增加107.2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27.56亿元,比年初增加286.9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05.55亿元,比年初增加154.20亿元;中长期贷款781.28亿元,比年初增加120.58亿元。年末外汇存款余额35352万美元,比年初减少2887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50676万美元,比年初增加23708万美元。南陵农村商业银行开业运营,华夏通第三方支付牌照获批。顺荣股份、亚夏汽车成功上市。

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8.7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人身险17.76亿元,下降8.9%;财产险11.01亿元,增长18.8%。赔款及给付支出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人身险2.60亿元,下降1.2%;财产险6.48亿元,增长14.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7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16个,其中国家级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6家,其中当年新认定68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79个,其中当年新认定146个。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29项,其中省级及以上113项;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6项。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2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72项。获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专利申请量12385件,其中发明专利2467件;专利授权7566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着名商标128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省级名牌产品119个。新认定鲁班建设、欣菱电缆、神剑新材料、铁扇灭火设备、安得物流5件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芜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奇瑞公司成为首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荣获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精诚铜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我市第5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科技部列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

教育。年末,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1所,专任教师0.61万人,在校学生14.07万人,招生4.38万人,毕业生3.62万人;普通中学207所,专任教师1.28万人,在校学生19.5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2所,在校学生4.53万人;小学540所,专任教师1.15万人,在校学生21.03万人;幼儿园424所,在园儿童7.0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3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馆藏图书100.11万册,其中市区藏书43.57万册;档案馆12个,向社会开放档案数6.24万卷。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6%和99.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名录16项。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2场次;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36场次;文艺团体演出272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122场次;创作剧目获省级及以上表彰奖励5个。《芜湖日报》、《大江晚报》全年总印数3225万份,其中《芜湖日报》总印数712万份,《大江晚报》总印数2513万份。

卫生。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51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37个,疾病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4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00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08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582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6364人,注册护士6631人。

体育。2011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得奖牌28枚,其中金牌9枚。向省级及以上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60人,审批二级运动员120名。全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64次,参加活动人员达56万人次。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69亿元。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暨建筑模型教育总决赛、中国足协杯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等10余项次国内外重大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