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5.5平方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1684公里,拥有公交车1695辆,新增402辆;拥有出租车4971辆,其中市区3522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67万吨。全年天燃气供气总量22928万立方米,用气人口90.99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2.90万吨,用气人口27.37万人,城市气化率100%。全年居民用电量14.21亿千瓦时。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6.5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3平方米。拆迁改造市区棚户区76.8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60个。 环境保护。年末,拥有国家三级及以上环境监测站4个,其中二级站1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的天数为35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长江和青弋江干流芜湖段水质分别以Ⅱ类和Ⅲ类水质为主。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4%,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9.5%,烟尘排放达标率99.4%。全年共安排减排重点项目68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公安户籍人口385.36万人,比上年增加1.15万人。市区常住人口145万人。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99.23万人,女性人口186.1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63‰,死亡率为5.99‰,自然增长率为3.64‰。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1元,比上年增长15.1%;人均消费支出14898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13元,比上年增长17.7%;人均生活费支出5605元,比上年增长18.6%;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5.07平方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8%和45.6%,分别较上年上升2.2个和下降0.5个百分点。 就业和社会保障。年末,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6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58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86%。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7.52万人,增加7.1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54.62万人,增加7.0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1.35万人,增加4.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32.14万人,增加8.0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0.45万人,增加5.1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2.87万人。年末,参加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32.04万人,市属四县全部纳入国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9.44万人,参合率达101.3%。市属四县全部纳入了新农保政策试点。有6.24万城镇居民、9.80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达到80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520元/月,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较上年增加133元。全市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20个,床位13530张,收养各类人员0.95万人。全年共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86亿元,筹集市级公益金2775万元。直接接收慈善捐款821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邮电业务总量统计口径调整为各邮政电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6、本公报全市数据均为区划调整后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