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施甸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3-20 保山市施甸县统计局

文化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4.79万册,图书流通0.56万册次、0.39万人次;文物保护机构1个,文物保护机构人数6人,文物藏品1172件,参观29850人次;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3个,办展览2次,组织文艺活动1237次;艺术表演团体1个,送戏下乡12场;农村“2131”工程电影放映队6个,放映电影1644场次,观众11.12万人次;在25个行政村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共建图书阅览室500平方米,图书总价值75万元。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群众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年末有13个广播站,2部广播调频发射机。有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3座,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27137户,有线电视用户30917户,其中数字电视2498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有卫生医疗机构28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3个,其他医院1个,门诊部10个,专科防治所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44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3张。卫生技术人员566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有137个村级卫生所,443名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全县广泛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加强卫生防疫,使人民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69.4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3.54%。137个村都建立了医疗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惠面不断提高,参合农民达291151人,参合率为95.46%,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补偿685886人次,比上年减少136945人次,减少16.6%,补偿医药总费用8832.97万元,比上年增加1553.81万元,增长21.35%,补偿基金4704.61万元,年度基金使用率70.25%,比上年下降9.7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举办运动会1次,参加人数480人。参加地级比赛1次,比赛获个人第一名8人次,比赛获个人第二名2人次,比赛获个人第三名7人次。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效。全县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总额3459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4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9.25%,废水排放总量83.0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0.1553万吨;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1平方米。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49.31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10.42%,单位GDP能耗1.7174吨标煤/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4.23%。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新成效。户籍总人口338918人,比上年增加1874人。其中:农业人口307847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91%;非农业人口31071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9%。其中:男性172794人,比上年增加979人,女性166124人,比上年增加895人,男性比例为51%,女性比例为49%。总户数87262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4人。年内出生人口4586人,出生率13.57‰,年内死亡人口2605人,死亡率7.71‰,人口自然增长率5.86‰。户籍人口密度169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25种,少数民族人口26548人,占总人口的7.8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年报资料显示:年末在岗职工人数11471人,比上年增长9.93%。其中:国有单位8316人;集体单位183人;其他单位2972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4753.3万元,比上年增长23.85%,其中:国有26379.6万元;集体465.8万元;其他7907.9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983元,比上年增长10.86%。据国家统计局施甸调查队对150户农村住户和50户城镇住户现金收支调查表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473.54元,比上年增加1398.66元,增长34.32%;农民人均现金支出6469.4元,比上年增加1888.42元,增长41.22%;农民人均纯收入3922元,比上年增加806元,增长25.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8元,比上年增加661万元,增长24.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55元,比上年增加1548万元,增长12.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3%。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9.0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居住面积17.07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01平方米。

扶贫攻坚取得新成绩。全县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多方筹集资金,解决了1.09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共有孤寡老人3874人,敬老院2所。享受国家救济的城乡居民54390人,发放救济专款35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20人,发放补助金597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978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083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030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793万元。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增强。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224236人,其中城镇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6078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8158人。收缴养老保险基金总额7178.98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12个,城镇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7808人,收缴失业保险金693.68万元。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的职工12215人。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基金当年支出额分别为2508万元、166.6万元、1365.4万元。城镇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综合覆盖率79%。

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91起,其中:简易程序481起,一般程序10起。交通事故死亡4人,交通事故损失额4.14万元。火灾事故2起,火灾事故死亡1人,火灾事故损失额2.3万元,比上年增加1.19万元。安全生产事故11起,安全生产事故死亡6人,处于年度控制指标内;职工工伤死亡7人。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1%。开发就业岗位2251个,其中公益性岗位502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49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40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5人次,其中向市外有序输出劳务人员1831人次。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统计数据以《2011年施甸统计年鉴》为准。

2、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04年开始,GDP的中文名称,全国称“国内生产总值”,各地区改称“××地区生产总值”;GNP的中文名称,全国称“国民生产总值”,各地区改称“××地区收入总值”。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