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消费结构: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6%;书报杂志类增长20.3%;汽车类增长27.3%。 七、对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贸易: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4312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0%。其中出口完成9791万美元,同比下降21.6%;进口完成33332万美元,同比下降24.7%。 招商引资: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家,追加注册资金2家。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实际到位外资1.06亿美元。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394.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522.35公里。全市通油路的乡镇99个,通公路的行政村1961个;通油路的行政村1952个,本年新增13个。全市公路密度87.9公里/百平方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8.8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05万辆),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新注册汽车4.89万辆,增长15.6%,私人汽车23.76万辆,增长20.4%。年末载客小型车保有量18.08万辆,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私人载客小型车达15.68万辆,增长27.2%。 邮电: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3.76亿元,增长25.18%;邮政业务总量2.44亿元,下降4.3%。到2011年底,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53.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6.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7.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33.03万户。邮政局所113个,邮路总长度2851公里,全市订销报纸3765万份,增长8.5%,订销杂志193万份,增长5.5%,收寄国内函件302万件,增长31.3%,收寄国内包裹11万件,增长14.6%,年末拥有邮政储蓄78家,年末储蓄余额达99.2亿元,净增17.4亿元。 旅游:全年全市旅游业务总收入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业务收入130.9亿元,增长15.6%,国际旅游创汇8650.9万美元,增长18.3%。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616.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592.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接待海外旅游者23.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财政收入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5.4%、30.5%;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分别增长22.6%和9.8%。 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6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5.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3%,教育事业支出增长1.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9.3%,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3.7%。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70.2亿元,比年初增加21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77.0亿元,比年初增加131.6亿元,增长13.9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8.7亿元,比年初增加6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9.4亿元,比年初减少8.5亿元,下降4.5%;中长期贷款余额378.2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增长19.8%。 保险:全年全市共有注册保险机构23家。全年全市保费累计收入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寿险业务保费累计收入21.03亿元,下降6.8%;财产险业务保费累计收入12.14亿元,增长23.6%。全市累计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2.14亿元,增长16.8%。其中寿险业务给付6.63亿元,增长12.0%;财产险业务赔款5.51亿元,增长23.1%。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全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总额达到8920万元,比去年增长16.43%。全年全市已完成专利申请475件,同比增长194.7%,其中,发明专利197件、实用新型专利221件,外观设计专利57件,分别占全部专利申请的41.5%、46.5%和12%。在全部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338件,非职务发明137件,分别占71%和29%,在338件职务发明中,企业258件、科研单位65件、院校团体15件,分别占职务发明总数的76%、19%和5%。 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47项,争取科技资金1180万元。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省级科技项目43项。 教育: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达到1.12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3.45万人。其中职业高中招生0.67万人,在校生人数2.22万人。普通中学招生数达7.18万人,在校生数达到22.0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数达2.56万人,在校生数达7.28万人。 全年全市共有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5个,监督抽查587家企业8类70种1061个批次产品和商品。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4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6万台件。全市有气象台站9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8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8个,防雹、增雨累计收益面积1.4万平方公里,增雨量0.55亿立方米,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Intel网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9个,年降水量340.3毫米,年平均气温6.8摄氏度,无霜期152天。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云冈文化艺术节、2011中国?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云冈石窟建窟1600年庆典等文化盛事,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文化庙会和“八音会”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全年全市共有群众文化艺术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57.9万册,博物馆1个,档案馆13个。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0座,电视发射、转播台29座,中波发射台1座,调频发射、转播台14座,微波站14座,有线电视网14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3.5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7.07%,有线电视用户39.36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9.83万户。报纸出版614万份,各类杂志出版2种、54万册。 卫生:全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3025个,床位15693张,其中医院111个,卫生院145个,床位14333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62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318人,注册护士6737人;疾病预防中心卫生技术人员478人;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276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393人。全年全市11个县(区)全部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99个乡镇卫生院和4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步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140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810个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