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在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十五个项目的角逐中共获得2金、2银、7铜的好成绩;在山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十六个项目中共取得了123枚金牌、总分3139.5的好成绩。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了“2011年首届山西养生太极国际邀请赛暨传统武术比赛”、“全国第十一届武术学校武术比赛”、“全国协作区四项棋类比赛”和全省跆拳道公开赛。全年完成184个行政村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年末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01平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年全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47天,比上年同期增加1天。其中,一级天数123天,比上年同期增加26天。 全市主城区累计供热面积达3792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积3700万平方米,燃煤锅炉集中供热面积92万平方米。全年新增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为100%。市区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达31万立方米,实现年供气量约1.2亿立方米,全年新增天然气用户7496户,累计达35.3万户,城市气化率达到98.2%。市区日供水能力约30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9.98%以上,水质合格率达100%。全市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250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86%;中水回用日处理中水3.56万吨,中水回用率45.1%。 2011年,全市新增绿化面积623万平方米,其中,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约54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为43.4%、3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89平方米/人。 全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9938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19469公顷,飞播造林完成2668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7801公顷。 全年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为0.102,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0.84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1888,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为零。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据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33.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8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7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22‰;死亡人口1.90万人,死亡率为5.71‰;自然增长率为5.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02。 人民生活: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15元,比上年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243元,比上年增长20.7%。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936元,比上年增长21.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40元,增长51.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2.42平方米。 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农村街巷硬化覆盖率达58.78%;便民连锁商店覆盖率达88.7%;农家书屋覆盖率达51.88%;农民体育健身场所、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覆盖率均达100.0%;全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覆盖率达67.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88.9%。 社会保障:全年全市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5处,社区服务中心11个,福利院床位数9376张,福利院收养人数7351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806人。全年支出福利彩票公益金70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12.9万元。全年全市共有36.41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低保资金7.02亿元。 全年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33.8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7.4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4.6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91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6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41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8.7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0.03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2.6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2亿元;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1.6万人,其中农民工8.5万人,非公经济单位参保人数5.1万人;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373万元。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152.85万人,参合率达到98.72%。 全年全市共为15.89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20.57亿元,确保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发放离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2782万元;全市共建立45个街道服务机构,213个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社会化管理率达75%;全市共为6.34万人支付失业保险金3532万元,医疗补助金176.4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口径与上年相比较。 4.部分指标为抽样调查数据。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6.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由过去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7.2011年起,邮电业务总量(包括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总量)由之前的以2000年不变价计算调整为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 8.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