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涟源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16 娄底市涟源市统计局

涟源市统计局

2012年2月29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取得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53.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4.7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46.5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为20.9:48.8:30.3。工业完成增加值68.1亿元,增长1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

表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财政:2011年,财政总收入迈上10亿元新台阶,达到10.4亿元,增长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亿元,增长27.5%。国税部门10291万元;增长14.3%,地税部门27511万元,增长26.3%;财政部门16534万元,增长39.8%。财政收入质量继续好转,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稳步上升,达到69.6%。

为民办实事:全市为民办实事35个考核项目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其中8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新增通电话自然村2个;新建农村沼气池950口;解决农村安全饮水6.03万人,完成5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市“低保”资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规定百分之百拨付到位;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0所;新增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22个;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355户。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始终将新型工业化工作作为富民强市第一推动力,紧紧围绕年初目标,大力实施“两型引领、两化融化、两企对接、四轮驱动”战略,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

主要经济指标: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2.1亿元,规模以下42.7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长20.1%,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3.1%。

表2: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单位:万元

主要产品产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417.7万吨,增长19.8%;水泥37.9万吨,下降28.9%,发电34亿千瓦时,增长32.7%,采矿设备71649吨,增长55.3%。

表3: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经济效益: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4287万元,增长61%;利税总额242714万元,增长45.2%。

表4: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单位:万元

重点企业:年产值亿元企业有34家,比上年增加7家,共完成总产值14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78.2%。三一新材料、五江轻化等重点企业生产顺利,效益明显好转。三一新材料去年实现税收1.04亿元,成为我市首家税收突破亿元的企业。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227万元,上缴税金4923万元。

三、农业

农村经济:一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围绕市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完成农业总产值54.46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农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3.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7.6万亩,增长0.7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2万亩,增长0.7%,总产458300吨,增长0.4%。

表5:2011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单位:吨

畜牧业:至12月止,全市出栏牲猪118.6万头,同比下降2.7%,肉牛4.17万头,下降1.2%,山羊10.08万只,下降3.6%,出笼禽类461.6万羽,增长7.1%;牲猪存栏70.11万头,增长0.5%;牛存栏9.26万头,增长1.2%;羊存栏10.26万只,增长0.1%;家禽存笼341万羽,增长2.1%;水产品产量13862吨,增长1.6%。

农业产业化: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调优结构,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一是“两黑”产业发展加快,二是巩固提高特色果蔬产业农业产业化企业不断壮大。全市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188家,实现销售收入7.48亿元,增长24%,实现利润3660万元,同比增长17.1%。其中,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五星级休闲农庄2家,四星级休闲农庄1家,三星级休闲农庄3家。

农业机械化:今年全市推广收割机50台,插秧机12台,多用农田做业机151台,大型拖拉机22台,多功能微耕机395台,其它机具10961台。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8.6万亩,机耕水平达73.3%,机插面积1.52万亩,机插水平达1.9%,机电排灌面积46.2万亩,机电排灌水平达57.8%,机械植保面积45.8万亩,机械植保水平达57.25%,机械化收获面积44.1万亩,机收水平达55.13%,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4%,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8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增长39.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8亿元,增长39.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0.93亿元,增长29.3%。房地产开发投资4.6亿元,下降11.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73个,总投资上亿元的项目20个。

表6: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情况单位:万元

工业技改: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83亿元,增长8.35%,工业技术改造完成34.52亿元元,增长10.22%。三一产业园项目二条生产线泵车臂架生产线于12月20日胜利竣工投产,将形成年产1000台臂架的生产能力,新增产值20亿元,新增税收2亿元。国产实业已累计完成投资4.73亿元,第一期第一条生产线已于10月点火试产,累计生产13万吨水泥熟料,2012年计划生产水泥200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省169化工年产3000吨乳化炸药混装车间项目投资700万元,已于9月建成试产。良相井煤矿、远扬煤机、胖哥饲料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国内贸易: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人民消费观念逐步更新,我市消费品市场一片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892万元,同比增长18.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6980万元,增长1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912万元,增长16.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75739万元,增长19.3%;商品零售521153万元,增长16.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92688万元,增长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