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 工业总产值突破两万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5380.53亿元,增长19.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6.3%;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1523.32亿元,增长28.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857.72亿元,增长29.2%;其中,轻工业总产值3524.47亿元,增长40.0%,重工业总产值17333.25亿元,增长27.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增长(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619.08 11.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18.43 7.2 汽油 万吨 178.18 12.3 乙烯 万吨 134.26 22.9 水泥 万吨 765.53 16.5 生铁 万吨 2096.98 11.7 粗钢 万吨 2295.75 8.9 成品钢材 万吨 5163.77 15.9 #无缝钢管 万吨 338.51 3.0 汽车 万辆 77.44 4.9 两轮脚踏自行车 万辆 2233.26 0.1 移动电话机 万部 9061.68 7.9 锂离子电池 亿只 4.57 29.3 电子元件 亿只 5320.34 14.7 布 万米 27791.96 9.1 服装 万件 14129.97 2.7 主要行业支撑作用显着。全年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和国防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81.52亿元,增长29.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0.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6487.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1%。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黑色冶金、电力热力、化学原料及制品、石油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6%、9.3%、17.5%、20.9%、9.4%和15.0%,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企业效益持续增加。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711.91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利税总额2777.58亿元,增长42.0%,其中,利润1669.26亿元,增长39.5%。在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6个行业实现盈利,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盈利居前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616.31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6.63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0.82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6.78亿元)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4.70亿元)。 建筑业 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97.49亿元,增长8.6%;总产值完成2925.57亿元,增长2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07.97万平方米,增长32.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27.68万平方米,增长4.5%。年末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534家,实现利润71.42亿元,增长7.5%;上缴税金89.52亿元,增长14.6%。 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完成69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客货运输业务量稳定增长。全年客运量完成25330.79万人,增长2.1%。其中,公路22053.33万人,增长1.1%;铁路2801.30万人,增长8.0%。货运量完成44651.25万吨,增长8.6%。其中,公路23426万吨,增长12.3%;铁路7286.02万吨,增长5.1%;水路12710.70万吨,增长5.2%。旅客周转量完成342.14亿人公里,增长7.1%。其中,公路133.92亿人公里,增长1.5%;铁路148.38亿人公里,增长8.4%。货物周转量完成10121.44亿吨公里,增长2.4%。其中,公路266.70亿吨公里,增长15.3%;铁路296.14亿吨公里,下降1.9%;水路9552.63亿吨公里,增长2.2%。 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等试点启动实施。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53亿吨,增长9.7%。其中,进港2.27亿吨,增长6.6%;出港2.26亿吨,增长13.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59万标准箱,增长14.9%。全年天津机场共完成运输7.4万架次,增长1.1%。机场旅客吞吐量755.42万人次,增长3.8%;货邮吞吐量18.29万吨,下降9.7%。服务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外省市经由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占比为59.8%。内陆“无水港”发展到21个。 邮政电信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80.78亿元,增长13.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9.10亿元,增长12.7%;邮政业务总量21.68亿元,增长17.0%。全年发送邮政函件17053.43万件,增长14.6%;其中,快递5803.03万件,增长33.9%。年末公网固定电话用户333.81万户,下降9.0%;移动电话用户1234.66万户,增长13.2%。互联网用户819.28万户,增长17.3%;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90.19万户,增长9.3%。全年公网电话本地通话量56.76亿次,下降16.1%;长途电话通话量13.02亿次,增长25.1%,其中,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0.25亿次,增长31.6%。短信业务总量133.05亿条,增长5.6%。 公共交通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公交客运量13.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1%;新辟公交线路13条,优化调整线路25条,更新车辆791辆;年末全市公交线路523条,运营车辆7686辆。更新出租汽车1020辆,总数保持31940辆。地铁客运量4853.61万人次,增长16.1%。轻轨客运量2585.48万人次,增长15.3%。 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较快。截至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06.56万辆,增长17.3%;其中,轿车拥有量122.98万辆,增长22.9%。民用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169.22万辆,增长19.4%;其中,轿车拥有量106.80万辆,增长25.6%。当年新注册民用汽车33.21万辆,增长6.8%;其中,新注册轿车22.54万辆,增长9.5%。 国内商业和旅游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137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186.22亿元,增长10.0%。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超过两万亿元,达到20831.44亿元,增长33.2%;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494.81亿元,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5.06亿元,增长18.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227.09亿元,增长19.3%;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67.97亿元,增长8.3%。大悦城、水游城、佛罗伦萨小镇、红星国际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建成开业,促进了商品市场繁荣。汽车、石油及制品、金属材料等成为消费热点。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销售额中,汽车类增长47.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1.3%,金属材料类增长42.9%,三大类别销售额合计比重达到72.7%。 图4 2007-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