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3-12 天津市统计局

旅游业快速发展。海河风光游等旅游线路持续升温,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邮轮母港接待来津旅游观光的国际豪华邮轮39艘,接待出入境游客7.2万人次。年末全市有星级宾馆112家,旅行社36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0家。A级景区65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00.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外国人183.67万人次,增长20.0%。旅游外汇收入17.56亿美元,增长23.7%。接待外省市游客人数比上年增长12.4%,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0.2%。全市25.80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7.1%;旅游支出40.50亿元,增长15.7%。

金融业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完成70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金融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累计注册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及管理机构2408家,启动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试点。融资租赁法人机构达到56家,业务合同余额超过2200亿元。73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累计发放贷款147亿元。累计引进20家保理公司。

存贷款稳定增长。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924.71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年末回落7.8个百分点。当年新增贷款2162.97亿元,同比少增451.30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979.99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732.87亿元,新增融资租赁428.02亿元,新增票据融资68.23亿元。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7586.91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上年末回落12.1个百分点。当年新增存款1094.37亿元,同比少增1508.21亿元。其中,新增单位存款361.15亿元,新增个人存款688.34亿元。

证券市场交易平淡。年末全市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37家,其中当年上市1家。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12839.36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其中,股票交易额11161.17亿元,下降24.7%;债券交易额25.52亿元,增长36.6%;基金交易额190.12亿元,增长29.5%。年末证券账户开户275.74万户,增长3.9%。全年期货市场成交量3412.61万手,同比下降27.8%;成交额41574.31亿元,下降4.2%。

保险业稳健运行。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总公司4家,分公司46家,各类保险支公司、营业部及营销服务部527家,专业中介机构91家,兼业代理机构2800余家。全年保费收入211.74亿元,增长13.6%。其中,财产险收入75.10亿元,增长15.3%;人身险收入136.64亿元,增长12.6%。全年赔款给付66.17亿元,增长27.5%。其中,财产险赔付35.51亿元,增长11.2%;人身险赔付30.66亿元,增长53.6%。

房地产业

住宅用地有所减少。全市土地供应总量8628.15公顷,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工矿仓储用地3962.47公顷,增长50.6%;住宅用地2206.44公顷,下降14.2%。

房地产市场稳中回落。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427.2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80.04亿元,增长24.6%。商品房销售面积1643.11万平方米,增长8.5%;销售额1473.11亿元,增长14.9%,增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存量房交易面积581.22万平方米,交易金额434.09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24.2%和13.3%。

二、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千亿美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33.91亿美元,增长25.9%。其中,出口444.98亿美元,增长18.7%;进口588.93亿美元,增长32.0%,快于出口增速13.3个百分点。对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四大传统市场出口保持稳定,分别增长1.7%、22.3%、10.9%和20.5%,合计出口占全市的53.8%。对东盟、俄罗斯、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势强劲,分别增长44.7%、38.5%和33.3%。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一般贸易出口177.64亿美元,增长25.9%,领先于加工贸易12.3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为39.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307.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3.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的69.2%和39.0%。

招商引资

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张。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4家,合同外资额168.37亿美元,增长10.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0.56亿美元,增长20.4%。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72.26亿美元,增长25.9%,占全市的55.3%;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2倍,房地产业增长1倍。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57.01亿美元,增长14.9%。在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50家。香港在津投资规模保持领先地位,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到位额分别占全市的49.2%和48.0%;日本在津投资增势迅猛,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到位额分别增长1.7倍和88.3%。

利用内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内资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85.87亿元,增长27.7%;其中,引进服务业到位资金1487.5亿元,占全市的71.3%。新引进国内500强优势企业43家。

经济合作与交流

服务外包迅速发展。全年服务外包合同额9.33亿美元,增长1.2倍;服务外包执行额6.08亿美元,增长78.9%,其中,离岸执行额3.94亿美元,增长91.4%。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较快增长。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9.44亿美元,增长11.9%;营业额29.91亿美元,增长22.0%。截至年末,全市在境外劳务人员1.61万人,增长26.8%。对外投资增势强劲。当年中方境外投资18.36亿美元,增长7.8倍。年末境外投资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到98个。技术引进工作持续稳定开展。当年技术引进合同489项,合同金额15.3亿美元,增长25.2%。全市外资研发中心达到28个。

对口支援深入开展。新一轮援疆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全年财政资金投入4.8亿元,启动实施63个援疆项目,完工60个。对口支援西藏昌都、青海黄南州、甘肃和重庆万州工作顺利推进。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突出。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完成6206.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732.22亿元,增长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2.12亿元,增长3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53亿元,增长24.3%;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5.02亿美元,增长20.8%。

图5 2007-2011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天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一轮开发开放步伐加快。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第二个三年计划启动实施,“十大战役”全面推进,功能区开发与招商引资同步进行。东疆保税港区二期具备封关条件。中新天津生态城起步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中心商务区加快建设,铁狮门和罗斯洛克金融中心等项目启动,五矿大厦投入运营。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建港造陆23平方公里,北方重装基地、中石油原油储备库、中粮油生物化工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航直升机、长城汽车一期、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一期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项目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