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在全部461家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中,有施工任务的44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3.3亿元。全市建筑业共实现增加值116.64亿元,增长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1.6亿元,增长22.7%,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分别为27.05亿元、479.76亿元和834.7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增幅比投资增幅高出4.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2:35.8:62.2,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比上年下降1和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实现跨越发展。全市新兴产业项目189个,比上年增加25个,计划总投资449.73亿元,增长69.1%,本年完成投资223.37亿元,增长86.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6.6%,比上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52.26亿元,增长30.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310.61亿元,增长31.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4.77亿元,增长109.6%;办公楼投资4.09亿元,增长184.8%;其他投资12.8亿元,下降34.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048.24万平方米,增长49.2%;竣工面积686.8万平方米,增长35.3%;商品房销售面积753.69万平方米,增长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95.6%。商品房销售额305.63亿元,增长9.2%,其中住宅销售额占到93.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走势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2.79亿元,增长17.4%。从城乡领域看,城镇市场快于乡村市场。城镇实现零售额595.86亿元,增长17.9%;乡村实现零售额206.93亿元,增长15.8%。从行业分类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四大行业全面兴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30.11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68亿元,增长16.5%。从经济成分看,非公有贸易经济更趋活跃。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57.6亿元,增长17.1%,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545.19亿元,增长17.5%。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强力领涨。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01.9亿元,增长30.2%,增幅分别比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高26.1和30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98.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类商品以及消费升级类商品全面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40.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1.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1.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5%,汽车类增长19.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1%。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平稳运行。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69.21亿美元,增长21.6%,其中出口总额107.46亿美元,增长20.4%;进口总额61.75亿美元,增长23.7%。市场多元化成效显着。与18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对日本、美国和欧盟市场出口平稳增长,分别增长26.6%、22.9%和18.5%。对新兴市场出口30.7亿美元,增长36.3%,比传统市场平均增幅高出11.2个百分点,其中对俄罗斯、南亚和东盟等市场分别增长96.9%、30.8%和29.5%。内资企业比重稳步提升。内资企业进出口70.06亿美元,增长49.6%,高出全市进出口增幅28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1.4%,比重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62.61亿美元,增长45.2%,高出全市加工贸易增幅34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增长迅猛。2011年,全市共批准外资项目110个,合同外资11.62亿美元,增长44.7%,实际到帐外资7.27亿美元,增长31.0%,增幅创近五年来新高。从外资投向看,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成为亮点。第二产业到帐外资5.2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71.7%;第三产业到帐外资1.8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25.9%,比上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新设立境外企业18家,中方投资额1.08亿美元,增长25.2%;新签工程合同额6.19亿美元,年内完成营业额3.17亿美元,分别增长45.4%和57.4%;派出劳务人员9308人,下降4.6%。 国内招商顺利推进。全年内资项目651个,引进国内资金418.74亿元,增长15.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增长平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68.8公里(含农村公路),增长0.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旅客周转量75.56亿人公里,增长3.1%,其中铁路3.42亿人公里,增长6.7%;公路68.08亿人公里,增长3.0%;海运4.05亿人公里,增长1.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完成货物周转量264.8亿吨公里,增长11.3%,其中铁路0.65亿吨公里,下降37.5%;公路78.26亿吨公里,增长10.1%;海运185.89亿吨公里,增长12.2%。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客运量16171万人次,增长3.4%;货运量5409万吨,增长10.1%。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501.24万吨,增长13.1%,港口旅客发送人数174.72万人,增长5.9%;集装箱吞吐量78.22万标箱,增长12.6%。全市新增机动车7.33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8.65万辆,其中新增小型汽车5.41万辆,达到33.98万辆。 邮政电信业发展较快。全年邮电业主营业务收入22.46亿元,其中邮政业务(不含邮政储蓄和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76亿元,增长16.9%;电信业务主营业务收入19.7亿元,增长3.1%。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15万门,增长11.1%;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56万门,增长14.2%。年末固定电话户数76.3万户,增长2.1%;移动电话用户266.9万户,增长14.8%。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2.97亿元,分别增长12.3%和15.0%,其中国内游客2372万人次,旅游收入239.01亿元,分别增长12.3%和15.3%;国外游客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19亿美元,分别增长11.4%和14.1%。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35.72亿元,增长20.4%。完成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136.44亿元,增长15.4%,占GDP比重为6.46%,比上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优化,工商税收收入、四税收入占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68.62%和43.95%,均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内财政支出200.59亿元,增长19.5%,其中,涉及民生领域的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支出分别增长79.5%、63.3%、61.2%、39.9%和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