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3-10 威海市统计局

两个税务部门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共实现两税全部收入207.33亿元,增长18%。其中,国税收入109.63亿元,增长16.9%,地税全部收入97.69亿元,增长19.2%;实现税收收入202.13亿元,增长17%。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17家,保险机构37家,证券营业机构9家,小额贷款公司1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3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10.19亿元,比年初增加173.4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54.95亿元,比年初增加106.1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59.09亿元,比年初增加106.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79.45亿元,比年初增加57.2亿元;中长期贷款688.59亿元,比年初增加48.95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7.15亿元,增长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36亿元,增长12.8%;人身险保费收入32.8亿元,增长5.9%。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2.33亿元,增长12.8%,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和给付7.2亿元,增长8.7%;人身险支付赔款和给付5.13亿元,增长19.1%。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第四个“自主创新年活动”,实施了“创新威海科技行动”。全年共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6项,科技支撑计划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37项,省重大专项4项,其他项目157项,争取无偿经费1.53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4603件,增长8.97%。其中,发明专利1584件,专利申请2848件,连续3年获得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优胜市奖。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97项,其中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40项,国内领先水平148项,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颁发市级科技进步奖101项,其中市级最高奖1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765.54亿元,增长37.5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64%,比年初提高1.06个百分点。

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2011年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22家,总数分别达到13家和137家。其中国家工程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实验室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6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52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达到95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总数达到112家。

产学研合作取得新突破。与2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全市产学研战略联盟总数增至13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179项,技术贸易额达11.53亿元。争取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7项。全市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联盟增至5家。新增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达到11家,累计引进“两院”院士29人。

质量强市取得新成效。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山东名牌产品169个,新增27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8个,新增5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3个,新增1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2个,新增1个;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5个,新增2个,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10个,新增3个;威海市市长质量奖5个,其中,获奖企业3个,获奖个人2人。全市企事业单位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5项,行业标准127项、山东省地方标准36项、威海市农业地方规范72项、联盟标准1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3件,其中新增3件;山东着名商标89件,其中新认定21个。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所,在校学生59295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学生15497人;成人中专7所,在校学生5431人;职业中专14所,在校学生14807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40451人;普通初中89所,在校学生93734人;小学129所,在校学生9904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28人,在校生407人;幼儿园304所,幼儿园在园幼儿56641人,全市三至五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8%。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7个,电影公司5个,电影院10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1.42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760所,其中医院28所,卫生院65所,门诊部9所,采血机构1所,专科疾病防治院4所,疾病防疫中心(防疫站)4所,妇幼保健机构4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75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308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0950张。卫生技术人员1750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955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成功举办了威海国际铁人三项赛、第八届东亚手球俱乐部锦标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国际帆船拉力赛和亚洲HOBIE级帆船锦标赛暨首届全国双体帆船精英赛等品牌赛事。积极组队参加了22项2011年山东省锦标赛,获139枚奖牌,其中,金牌48枚。联合主办了4项威海市青少年比赛和4项威海市中学生比赛。圆满举办了“中国联通杯”威海市第三届运动会等20项大中型群体活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指导员564名。组队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0个项目比赛,获得5个一等奖,其中,武术1个、蹼泳2个、健身气功2个。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4.76平方米。

城市载体功能提升。2011年发电136.4亿千瓦时,增长106.3%。实际用电量93.93亿千瓦时,增长8.9%,其中工业用电量64.58亿千瓦时,增长10.9%。全年供水总量6052万立方米,增长0.6%。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54.91万人,燃气普及率100%,天然气供气量5635万立方米,增长3.6%。集中供热面积达2754万平方米,增长12.3%。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53条,线路网长度220公里,运营线路总长度750公里,公共汽车841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1147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30.5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527辆。

环保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79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面积1406平方公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污染减排项目21个,投资额2.27亿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8天,良好率达到95.3%,其中172天为“优”。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24起,下降23.9%;死亡191人,下降14.3%;受伤130人,下降41.4%;直接经济损失865.02万元,增长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