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沾化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04 滨州市沾化县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93万元,增长30%。电信业务总量9042万元,增长10.4%。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2万门,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0.7万户,达到9万户;有人值守公话达685部,IC卡电话68部,智能公话833部;宽带用户新增1529户,达到6073户。小灵通用户新增3770户,达到23531户。移动电话新增1.6万户,达到13.2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63部/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69亿元,增长68.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1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00.58%,按可比口径增长69.8%;其中,增值税(25%部分)、营业税分别比上年分别增长74.8%、82%,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了59.6%和6.52%。全县财政支出4.65亿元,增长31.58%。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税收总收入3.19亿元。其中,国税收入1.75亿元,增加68.58%;地税收入1.04亿元,增加64.38%。两税收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减少2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款大幅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81亿元,增长14.4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57亿元,增长13.96%,人均储蓄达5317元,比上年增加643元。各项贷款大幅增加,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67亿元,增长14.04%。短期贷款比年初减少0.17亿元,减少1.01%。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42亿元,增长61.18%。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0.51亿元,比年初减少0.24亿元,减少88.89%。现金投放增加,2006年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现金5.88亿元,比上年少投放0.92亿元。

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已有7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在沾化县设立分支机构,从业人员236人。全县保险公司合计资产总额为739万元,实现保费收入5104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04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060万元、财产险和人身险的比重分别为78.4%与21.6%。全年保险业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310万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落实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无偿拨款500万元。奖励年度科技成果8项(A类3项、B类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6件。新批民办科研机构1家,审批认定县级民营科技企业13家,全县民办科研机构发展到12家,县级民营科技企业81家。

高新技术产业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707万元,增长29.7%,增幅居全市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绩突出。共监督检查企业76家,产品180个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7%。检定计量器具1279台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了95%。特种设备报检率达到100%。20家企业获得了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备案标准16个。我县通过了全国第3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验收,金丝食品有限公司2004年的系列产品、2005年的“金丝红”牌沾化冬枣和健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长思”牌枣制品系列产品被授予省名牌产品称号。2006年,“金丝红”牌沾化冬枣被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华安”牌牛肉制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全县“121”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预报准确率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着。全年组织作业25炮次;其中增雨作业8炮次,消雹作业17炮次,发射炮弹785发、火箭弹12枚;防雹增雨总效益1200万元。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各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2006年,有普通高中2所,招生3030人,比上年增加347人,增长12.93%;在校生8370人,比上年增加1293人,增长18.27%。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2006年的高考中,沾化县高考本科录取292人,录取率达到21.8%。中等职业教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364人,在校生1662人。九年制义务教育由“五四”学制改为“六三”学制,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66所,招生3562人,比上年减少377人,在校生21321人,比上年减少289人。初中17所,招生3851人,比上年减少2770人,在校生17961人,比上年减少374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在校生巩固率98.4%。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也有较大发展。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0人,聋疾儿童入学率100%以上。幼儿园50所,在园幼儿4823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着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4076人,其中专任教师3659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88%和77%。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处,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达5.5万册,文化馆1个,文管所1个。全县有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一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县共拥有卫生机构14个,各级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06张,卫生技术人员640人;其中执业医师190人、执业助理医师98人,注册护士194人,其它卫生技术人员47人。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414个,农村医生422人。各级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20.3万人次,收治住院1.5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在全省比赛中,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在全市比赛中,获得10枚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向上级运动队输送5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就业

人口增幅略低于去年。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7‰,比去年降低了1.8个千分点;死亡率5.9‰,比去年降低了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2.8‰。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3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9人。

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5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工薪收入10220元,增长10.4%。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195元,增长10.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110元,增长10.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26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民生活消费支出1907元,比上年增加5.8%。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6平方米,比上年有所增加。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区为34.9%,比去年减少0.2个百分点;农村为37%,比去年减少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