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及对外经贸稳步发展。全年共引进各类外来投资项目121个,实际到位外来投资20.08亿元,其中引进境内项目114个,到位资金17.8亿元;引进境外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3406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值567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进口217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0%;出口350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7%。三资企业62家,其中合资企业43家,独资企业19家。本年新批准自营进出口企业28家,累计达332家。10家企业在境外设立了经贸公司,外派劳务100余人次。 七、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全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270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04%,其中税收收入667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91%,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2.00%。一般预算支出101110万元,比上年增长19.52%。连续16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税收稳定增长。税务部门全年完成各项税收收入136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33%,其中国税收入90114万元,增长8.65%;地税收入46709万元,增长20.19%。 金融、保险业运行积极平稳。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827118万元,较年初增加226272万元,增长14.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5087万元,较年初增加129706万元,增长11.95%;企业存款余额414752万元,较年初增加55896万元,增长15.58%。各项贷款余额为955716万元,较年初增加129305万元,增长15.6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71747万元,较年初增加70123万元,增长11.66%;中长期贷款余额248964万元,较年初增加56157万元,增长29.13%。 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太平洋财险、太平洋寿险、平安财险、平安寿险六家保险公司实现保险费收入22659万元,比上年增长4.82%,赔款支出5072万元,比上年下降17.03%。 八、交通运输、邮电和供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开通城区239路“1元通”公交线路,投放公交大巴车10辆。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7.4公里,公路货运量3990万吨,货运周转量5120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673万人,客运周转量4135万人公里。年末实有客运班车225辆,座位8614个;出租客车346辆,座位1730个;货车4223辆,吨位14166吨;挂车302辆,吨位8134吨。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02%,邮电业务收入26691万元,增长15.8%。年末电话用户达45.75万户,增加5.2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6万户,减少0.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15万户,增加5.96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66871户。 供电业稳步发展。全年售电量13608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71%,销售收入达到8.45亿元,增长3.32%。年末用电客户达114953户,变电总容量达1213.5兆伏安,农村配电总容量492915千伏安,配电线路574.16千米。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18项,6家企业通过了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22项科技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6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共申报专利459件,其中发明专利48件,多星电器等7家企业被评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申报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组织156家企业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达成116项技术合作协议。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义务教育段教职工3392人,招生11524人,其中普通中学6562人、职业中学1532人、小学3430人,在校生44376人,其中普通中学23286人、职业中学2774人、小学18239人。学前教育段教职工1115人,招生3759人,在园11263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正式确立周村为鲁商发源地,被省文化厅认定为首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新建、提升60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新建区数字图书馆,投资2900万元的全球通影城投入使用;新建、提升了20处文化共享工程规范化站点、农家书屋20处,为基层配送图书23000册。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旱码头旅游文化节,举办各类文化骨干培训班20期,培训基层文化骨干600余名。15处文物点入选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村古商城、周村烧饼等8个文化产业项目被列为全市“326”重点扶持对象。 广播电视事业协调推进。编播《周村新闻》203期,采用新闻1697条,《一周要闻回顾》45期,公益广告58期。在中央台发稿28条,其中新闻联播7条,省台发稿68条,其中省联播56条,市台800多条。《行业风采》共播出节目45期,各类稿件150多条。《经济生活》播出28期。全区有线电视用户68592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4033户,模拟电视用户14559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新农合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参合率达到99.93%;全年共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1868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8.4%。年末全区共拥有区属及以下卫生机构14个,病床1550张,专业技术人员178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07人,注册护士766人。全年诊断病人85.77万人次,健康查体人数19.00万人次,入院病人数4.48万人,出院人数4.44万人,治愈率达到83.80%,病亡率为0.63%。 体育事业成绩显着。承办了省运会四个项目的比赛。投资50余万元对周村区人民广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安装了健身器材102件(套),为全区30个村居配置健身器材,建成群众健身场所。 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安全生产 城乡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了12项33个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13.6亿元。“两区三村”改造扎实推进。今年新开工项目9个,完成拆迁面积21.3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面积42.33万平方米,安置户数2453户;改造农村危房645户。周村客运中心主体完工,城区公交“1元通”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7%。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加速实施,完成了涿河、米沟河系统52公里管网建设和月河段4.8公里河道治理,改建新建路涿河桥等桥涵28座,涿河系统和米沟河系统下游主管网实现贯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面积达到25.6平方公里。全年新建绿地面积220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5.0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5平方米。 环保工作取得新成绩。深入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加强主要河流综合整治,检查涉水企业210家,封堵排污口260个,关停非法排污企业55家;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对全区25家煤矸石企业进行整治,对81家化工企业进行规范整治,全年空气良好天数达到153天,比去年增加25天;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0.46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0.28万吨,全面完成“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