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4-20 四平市统计局

为防御各类气象灾害,全年面向公众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5次,其中暴雨蓝色预警信号2次。全年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2次,人工发射火箭弹616次,人工防雹143次,发射防雹弹1678枚。

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馆、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5个,收藏图书68万册。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

201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1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5个。妇幼保健院6个。卫生机构床位1316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1808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5695人。医生6360人,比上年下降0.6%。注册护士5091人,比上年增长12.4%。全市孕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到6.2‰。

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全年共组织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项目的比赛22项42次,直接参加人数超20万人次。成功举办四平市品牌赛事“第六届城区社区体育大赛”和传统赛事“第十六届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四平赛区决赛,组队参加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全国总决赛,获得团体接力和团体绕标两个第一名。高质量完成“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的承办任务。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四平市代表团参加省年度田径、举重、摔跤、柔道、射击、射箭、曲棍球等14个项目的比赛,共获金牌82枚,夏季项目金牌总数列全省第二位。参加全国比赛共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体育产业发展良好。彩票销售实现突破,全年累计完成体育彩票销售额8902万元,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8700万元销售任务。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41.1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市区人口60.6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6‰。全年死亡人口1.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

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482.92元,比上年增长12.3%。人均消费支出11290.75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食品支出4024.19元,比上年增长6.7%;衣着支出1622.61元,比上年增长12.9%;居住支出1252.99元,比上年增长2.5%;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749.13元,比上年下降10.1%;交通与通讯支出为980.55元,比上年增长10.5%;医疗保健支出为734.32元,比上年下降24.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466.38元,比上年增长16.7%。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5.6%,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据预测,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800元,比上年增长16.9%。城乡居民住宅条件显着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为28.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4%。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23.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

坚持把增加就业放在民生工作首位,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20.9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19.9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57.3亿元,比上年增加22.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078元,比上年增加25.5%。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4万人,比上年减少3.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2万人,比上年增加2.7%。

全市有社会福利院87个,福利院床位7617张。全市低保户数为65913户,低保人数为95641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2.1万人,比上年增加2.3%。

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由有关部门提供。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计算基期为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