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即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20 青岛市即墨市统计局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02.7万人,增长5.6%,实现旅游总收入45.8亿元,增长30.8%。旅游商品收入18.3亿元,增长30.7%,占旅游总收入的40%。

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8家;旅行社5个,旅行社门市部19个。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57亿元,增长61.3%,限额以下零售额171亿元,增长7.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8.6亿元,增长18.2%;住宿餐饮业实现19.4亿元,增长15.7%。

居民消费热点突出。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3亿元,增长35%;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6.5亿元,增长35.6%;金银珠宝类实现1.5亿元,增长67.3%。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25.3万台,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10.1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全市专业批发市场28个,全年实现成交额426亿元,增长21.4%。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全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出口37.1亿美元,同比增长27%;进口8.5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全市纺织服装出口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全市机电产品出口为6.6亿美元,同比增长28.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3250万美元,同比增长30.2%。对日本、欧盟、美国等重点地区出口额保持较快增速,实现对欧盟出口7.7亿美元,增长30.2%;对美国出口7.3亿美元,增长16%;实现对日本出口11亿美元,增长23.8%;实现对韩国出口3.4亿美元,增长18.9%。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到12月末,新审批外资项目96个,实际吸收外商到账外资3.7亿美元,增长5.8%。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1.7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1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税收总额51.6亿元,增长16.9%,其中:财政局完成3.8亿元,增长69.6%;国税完成24.3亿元,增长8.4%;地税完成23.5亿元,增长20.7%。财政支出结构良好,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8.4亿元,增长33%。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支出增长159.3%,教育支出增长33.5%,交通运输、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265.1%、631.9%和63.5%。

信贷投放结构优化。12月末,全市金融系统存款余额422.2亿元,比年初增加56.7亿元,增长15.5%;金融系统贷款余额332.5亿元,比年初增加76.8亿元,增长30%。存贷比达到78.8%,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12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81.1亿元,比年初增加44.5亿元,增长32.5%,增幅比贷款总额增幅高2.5个百分点。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承保金额585.8亿元,增长23%。实现保费收入5.6亿元,增长3.1%。理赔支出金额1.7亿元,增长6.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按照新的统计标准,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88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9%,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量1408件,增长53.4%,专利授权量542件,增长10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21件,增长67.4%,发明专利授权量28件,增长300%。

名牌争创迈上新台阶。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山东名牌产品46个,青岛名牌47个。全国驰名商标13个,山东着名商标43个,青岛市着名商标31个。

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43处,在校学生13.7万人,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5.5万人;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6523人;小学174所,在校学生7.5万人,特教中心一处。教职工总数1.22万人,其中:教师1.06万人,师生比1:13。幼儿园431处,在园幼儿3.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全市有柳腔剧团1处,市影剧院3座,科技文化服务中心23处,各类图书馆1057处,市图书馆藏书量26万册,市博物馆1处,出版发表播映展出各类文艺作品320件,获青岛市以上各类奖励46项。有线电视网覆盖稳步扩大,拥有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用户29.7万户,其中城区12.9万户,农村16.8万户。

卫生保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985处,其中医院17处,镇卫生院22处,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883家。共拥有床位4494张,卫生技术人员53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77人,注册护士1613人。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全市拥有各类运动场地871处,等级裁判员325人,向青岛市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78名。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为99.5%。获得国际比赛金牌1枚,国家级金牌4枚,省级金牌15枚。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3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33820人。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164个,本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795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修建、完善了城区交通网络,进行了大规模城区绿化,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面积达到5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9.2%,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区供水:日综合供水能力29万吨,供水管道总长度达601.4公里,比上年增加54.6公里,全年供水总量6711万吨,其中生产运营用水4269万吨,居民家庭用水1428万吨,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区供气:全年天然气供应总量3391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1115万立方米,用气户数6万户,使用天然气人口19.6万人;液化气供应总量8000吨,用气户数6万户,使用液化气人口19.2万人,城区用气普及率99.82%。

城区供热:全市集中供热面积641万平方米,增加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599万平方米。热水管道长度83公里,热水供热总量171万吉焦,蒸汽管道长度53公里,蒸汽供热总量370万吉焦。

城区交通:城区公交车线路19条,运营长度240公里,运营车辆213辆,客运总量3200万人次。

城区道路:年末道路总长度755.9公里,比上年增加12公里,道路面积94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632万平方米,桥梁54座,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366公里,路灯9864盏。防洪堤长度2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