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邵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邵阳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绿色邵阳、活力邵阳、品牌邵阳、文明邵阳、幸福邵阳”的战略构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创优环境为要务,不断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进作风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社会总体持续稳定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085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2%。全年经济呈现平稳增长趋势,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7943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5490万元,增长16.4%;其中工业增加值261751万元,增长17.9%;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739万元,增长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7422万元,增长14.7%;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8056万元,增长16.6%;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6501万元,增长12.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2109万元,增长7.9%;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980万元,增长14%;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5559万元,增长5%;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5217万元,增长18.4%。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8.11:37.68:34.21,分别比上年上升0.19个百分点、提高0.96个百分点、下降1.1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贡献率为7.8%,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9.4%,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2.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607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796元。 为民办实事成效明显。2011年,全县承办省定为民办实事项目33个,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3个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县共落实为民办实事资金69342.86万元,其中国家资金36792.87万元,占总投入的53%;省级资金14294.08万元,占总投入的20.6%;市级资金242.8万元,占总投入的0.35%;县级资金3814.68万元,占总投入的5.5%;群众自筹和捐资14198.43万元,占总投入的20.6%。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加快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34个,2011年新增20个,增长17.5%。其中“六新村”1个,“五新村”19个。农产品加工企业202家,增长36.5%。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增长8.33%;完成销售收入56000万元,实现利税148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8个,增长36.17%;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8987户。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6549.4万元,实现增加值22794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203011.6万元,实现增加值129873.8万元;林业产值16075.2万元,实现增加值11935.1万元;畜牧业产值125886.4万元,实现增加值79571.8万元;渔业产值8247.5万元,实现增加值4976.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28.7万元,实现增加值1585.5万元。 全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67.37万亩,增长1.06%。粮食种植面积116.6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3.44万亩,增长0.26%;优质稻种植面积61.43万亩,增长11.04%。烟叶种植面积2.1万亩,下降10.75%;玉米种植面积16.2万亩,高粱种植面积0.81万亩,薯类种植面积2.7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8.78万亩,糖料种植面积0.27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2843吨,增长2.49%。 全县生猪出栏96.13万头,其中肉猪96.13万头;三元杂交猪比率达98.9%,提高3个百分点。生猪存栏61.03万头,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831个。能繁育母猪4.96万头,增长4.64%。出栏肉牛3.46万头,下降2.81%;出栏羊3.88万头,下降3.24%,出栏家禽465.67万羽,增长2.57%;家禽存笼387万羽。全年肉类产量76765吨,下降4.25%;其中肉猪肉产量65367吨,下降3.86%;禽蛋产量2980吨,增长2.76%;养殖水面4.23万亩,水产品产量0.9005万吨,增长0.04%。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4.66%,提高0.37个百分点;林地面积146.24万亩,与上年持平;活立木3256588立方米,增长3.72%。新造优质油茶林15194.2亩,垦复油茶林面积45000亩。 水利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共投入资金18211万元,同比增长37.86%,兴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54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7处,投入资金11626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平方公里,旱涝保收面积达31.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47.7万亩,新增1.5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75万亩。年末全县中小型水库蓄水总量0.79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9070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55立方米。解决不安全饮水人数3.3796万人。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27877千瓦,增长8.2%。大中型拖拉机424台/11786千瓦,分别增长1.2%、1.2%;小型及手扶拖拉机900台/11387千瓦,分别增长1.3%、1.2%。排灌机械42180台/190649千瓦,分别增长3%、3.2%。农用载重汽车21556辆。全县已购农用收割机6621台,本年新购216台;全县已购犁耕设备9335套,全县已发农机补贴2473万元,本年发放农机补贴582万元。本年机耕地面积76.7亩,增长1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2011年,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829980万元,增长41%;实现增加值261750万元,增长17.9%。62家规模工业完成产值697456万元,增长49.1%;实现增加值211619万元,增长20.6%;其中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2162万元,增长16.8%;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48103万元,增长47.8%;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63516万元,增长15.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7610万元,增长18%;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5029万元,下降0.79%;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07623万元,增长2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874万元,增长63.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89483万元,增长16.6%。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24097万元,增长15.9%;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7522万元,增长27.9%。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97456万元,增长49.22%;实现利润33790万元,增长107.37%;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3.42%,增长44.57%;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1%。出口交货值34885万元,增长47.8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2524万元,增长17.5%。实现增加值50131万元,下降7.8%。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50家,增长61.6%;税额达15746.4万元,增长132.1%。 建筑业良性发展。县城开发建设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为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2011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739万元,增长8.1%。其中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安装总产值7313万元,增长59.7%;实现利润总额2499万元,增长1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9万平方米,增长27.8%;建筑竣工面积57.9万平方米,增长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