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06 天水市秦安县统计局

市场建设成效显着。全县商品交易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批如秦安小百货批发市场、建材市场、蔬菜批发市场、茂林果品市场、五洲购物广场、家福乐超市等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面的交易市场,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全县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城乡市场发展基本保持同步,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88412.7万元,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7003.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18.5%。全县注册商贸企业总数达165个,注册资金12158万元,其中:国有企业33个,集体企业54个。纳入工商部门管理的固定个体户数达8212户,注册资金15428万元,从业人数22193人,其中:制造业239户,批发零售贸易业6537户,住宿餐饮业388户,有城乡集市贸易市场1处。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运能持续扩张。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显着提高,42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通达,95个行政村实现通畅,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53.068公里,其中:国道53.758公里,省道2条142.978公里,县道7条244.904公里,乡道4条51.375公里,行政村道333条957.312公里(达到通达通畅标准),专用道1条2.741公里。全县共有运输企业19家(其中:客运企业5家,货运企业14家),出租车公司2家。全县共有各种车辆22924辆,较上年增长6.83%;各类汽车4515辆,五小车辆18409辆(其中摩托车15137辆,低速车3272辆),较上年增长8.65%。全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3480万吨公里,较上年增长24.65%。其中,货运周转量17600万吨公里,较上年增长23%;客运周转量58800万人公里,较上年增长10%。

邮电通讯日趋完善。通讯技术服务功能日趋完善,通讯业发展日新月异,全县共有邮政局1家,邮政支局16家,邮政业务收入624.25万元,较上年增长9.83%;订阅各种报刊381.88万份,较上年增长24.34%;杂志9.5万份,与去年持平。电信业务收入2670万元,与去年持平;电话用户达37716部,较上年下降22.70%;电信移动用户51242户,较上年增长48.76%。全县共有移动基站211个,业务收入8040万元,较上年增长7.2%,移动用户19.5万户,较上年增长8.33%。联通基站82个,业务收入780万元,较上年增长12.72%,用户2.14万户。铁通电话2000部,较上年增长2.56%,业务收入92万元,较上年下降6.12%。全县共有301个行政村通宽带业务,年末互联网用户数达9994户,较上年增长57.2%。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4522万元(其中:单位存款112902万元,个人存款411317万元),较年初增加84180万元,较年初增长19.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36901万元(其中:短期贷款74228万元;中长期贷款162673万元),较年初增长59590万元,较年初增长33.6%。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秦安支公司提供数据显示,全县人民财产保费收入979.7万元,增长61.03%,全年保险赔付额325.9万元,较上年支出增长42%;据中国人寿秦安县支公司提供数据显示,全年保费收入2579.22万元,较上年下降23.7%,全年保险赔付额154.68万元,较上年下降31.56%。

二、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科技创新成效显着。大力加强科技普及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4个、利益共同体18个,推广应用新技术15项,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验收。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集聚创新资源,扩大创新成果,全县综合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县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5项(其中:争取部列项目1项,省列项目2项,市列项目5项,安排县列项目27项),总投资669万元,其中自筹569万元,科技经费130万元。鉴定科技成果11项,达国内领先的3项,国内先进4项,省内领先的2项,省内先进2项,获得市级奖励7项。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以“两基”迎国检为重点,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桥南初级中学已基本完成,县一中改扩建二期工程正在实施,9所中小学校安工程、陇城镇中心幼儿园等教育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374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含民办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7所,农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28所,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331所(含回民小学1所),教学点94处,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12所。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学班3074个(公办3048个),在校学生110058人(公办在校107957人)。全县共有公办教职工6184人(其中:中小学教职工6050人,其他教育职工134人)。中小学教职工中,小学班均教职工1.41人,师均负担学生17.13人。普及初等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09%,毕业率97.54%,升学率97.21%;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99.53%,巩固率98.04%,毕业率97.48%,升学率69.78%(其中:普通高中升学率59.16%)。2011年全县高考二本上线2062人,比去年增加260人。全县中小学校共有校舍建筑面积540082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253982平方米,占总面积的47.03%。

【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改造铺油蔡林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解放路等城区道路6条2.5公里。在大众路步行街、解放北路延伸段、滨河南路何川段和县一中后山等区域栽植各类苗木22万余株,绿化面积7.9万平方米。投资16324万元,收购储备贤门村三号桥以西等区域土地1759亩。挂牌出让和拍卖土地126.91亩,实现土地收益1.61亿元。改造铺油靖天公路县城至郭嘉段2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5条66.9公里,建成农村产业道路102条307公里。城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0000立方米/日,日供水总量5000立方米。城区集中供热面积73.53万平方米;城区道路长39.31公里,道路面积73.83万平方米,当年新增道路1.31公里1.83万平方米;路灯2320盏,当年新增路灯110盏;排水管道长度62.51公里,当年新增1.31公里。城市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8万人。

【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保护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县有废水治理设施4套,日处理废水能力5180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1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文化旅游业】

文化旅游事业繁荣活跃。先后建成农家书屋433个,完成了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县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所,博物馆1所,图书馆1所,各类藏书6万册,乡村广播电视站17个,广播覆盖率96%,电视地面接收站16704座,电视覆盖率达到94.5%,有线电视用户12000户,转播节目45套。女娲祭典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秦安蜡花舞、壳子棍进入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秦安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甘肃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布安维峻故居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寺咀坪遗址等4处文物单位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从业人员、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