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保增长、抓转型、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暨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运行 【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省市评估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99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2098万元、89201万元和1386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16.8%和9.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9%,比上年降低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6%,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县人均生产总值6770元,较上年增加887元,同比增长15.1%,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速度为10.3%(按51.7万常住人口计算),其中一、二、三产业对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8.9%、41.5%和39.6%。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7250万元,占年预算112.55%,同比增长31.68%,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179万元,占年预算115.3%,同比增长32.59%。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171818万元,占预算158509万元的108.4%,同比增长28.4%,增支380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3892万元,占预算107.99%,同比增长25.06%,增支32843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553万元,占预算的16.23%,同比增长7.33%。 【农业与农村经济】 坚持以抗旱保粮增收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林果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得到加强,扶贫开发取得较好成效,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 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县共有农村户数124729户,农村人口573211人。农作物播种面积114.2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5.05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37万亩,粮经比为6.9:1,粮食总产量达19.74万吨,较上年增长1.09%。其中,小麦种植面积达36.02万亩,产量4.6万吨,较上年下降13.87%;玉米种植面积21.55万亩,产量7.64万吨,较上年增长3.13%;蔬菜种植面积8.53万亩,产量14.5万吨,较上年增长4.43%;油料种植面积10.49万亩,产量8242吨,较上年增长8.49%;中药材种植面积1.88万亩,产量2148吨,较上年下降64.08%;水果种植面积37.39万亩,产量353363吨,较上年增长11.58%。全县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209598.51万元(现价),较上年增长6.59%(可比价),实现农业增加值122098万元,较上年增长7.5%,其中:农业总产值178723.15万元,同比增长8.81%;林业总产值1278.51万元,同比下降42.29%;畜牧业总产值29392.56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积极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新发展规模养殖户66户、养殖场10个,新增养殖专业村2个。可泉山鸡荣获“中国着名品牌”。年末大牲畜存栏70100头,其中:牛25600头,马7300匹,驴28800头,骡8400匹。猪存栏145500头(其中:能繁殖的母猪15600头),羊38813只,鸡存栏85.5万只。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全年新修梯田4.69万亩,年末水平梯田达到85.8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92万亩,本年新增0.3万亩;保灌面积7.77万亩,年末水窖99451眼。农业机械总动力232254万千瓦,拖拉机2381台。化肥施用实物量73494.14吨。全县17个乡镇全部通电,通电户数达12.47万户,占乡村户数的99.97%,农村用电量6255.14万度。 【工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75800万元,增加值490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从业人员2608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558.86万元,较上年增长34.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38.4万元,较上年增长18.6%;实现销售产值63485.82万元,较上年增长44.6%,产销率达到106.59%。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46492.72万元,增长54.1%;重工业完成产值16993.1万元,增长23.6%。国营企业完成产值2504.5万元,增长6.6%,私营企业完成产值57054.36万元,增长46.7%。 【建筑业】 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868万元,较上年增长25.7%。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家,从业人数1043人,全年实现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1224.6万元,增加值2361.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6%。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县共争取落实国家投资项目209项,总投资6.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42亿元。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7项,拟引资41.7亿元,新建、续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9.23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7亿元,同比增长33.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3亿元,同比增长45.48%,其中:城镇项目投资208537万元,增长69.1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687万元,同比下降16.52%。 房地产开发呈下降态势。按统计局注册地统计口径(不含甘肃重邦和甘肃景园),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投资6070万元,比上年下降69.34%,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由上年的10.1%下降为2.72%。商品房建设规模逐步缩小,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1.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7%,其中新开工面积3.583万平方米,下降68.8%;商品房竣工面积1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42%,商品房销售面积4.2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9.65%。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实际供地面积11.376万平方米,年度计划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5459套,实际新开工4259套。年度计划安排资金14007万元,实际使用资金10640万元。 【批零住餐业】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经济政策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县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繁荣活跃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15.8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完成商品销售额21199.9万元,比上年增长48.9%,限额以下批发业完成商品销售额206890万元,比上年增长40.3%;限额以上零售业完成商品销售额完成8347.6万元,比上年增长45.2%,限额以下零售业完成商品销售额220994.4万元,比上年增长40.5%;限额以上住宿业完成营业额2143.6万元,比上年增长40.9%,限额以下住宿业完成营业额1847.4万元,比上年增长27.3%;限额以上餐饮业完成营业额1094.8万元,比上年增长47.9%,限额以下餐饮业完成21105.2万元,比上年增长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