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事业】 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卫生惠民工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千户卫生院、中山卫生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县医院综合住院楼、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正在内部安装,安伏卫生院、陇城卫生院已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正在加快实施。2011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人均达到15元,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家,其中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19家,床位976张,共有在岗职工人数1055人,卫生技术人员902人,其中,医师314人、注册护士224卫生技术人员193人,管理、工勤技能等人员110人。 卫生保障日趋健全。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6757户554350人(其中贫困人口71333人),参合率为95.83%。全年基金总额达12784.28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纳1663.05万元。全年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总人数为32507人次,参合农民住院总费用15068.63万元,补偿金额为7828.54万元,占住院总费用的52.95%。 【体育事业】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近年来秦安县努力创新体育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组织建设、设施建设,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实施体育惠民工程,群众体育运动得到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郁,成功举办了全县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农运会以乡镇为单位参加,共设田径、篮球、拔河、武术、乒乓球和象棋六个项目。田径项目有60米跑、铅球、二人三足跑、你追我赶运粮忙、集体奔小康接力跑、大力士拉车、自行车慢赛。武术比赛项目有长器械、短器械、拳术、太极拳、太极剑。各类运动员929人,裁判员141人。同时,1000人团体健身操、100人太极拳参加开幕式表演。 三、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管理得到加强。根据公安年报,全县年末总户数159073户,年末总人口616360人,非农业人口143231人(含小城镇人口)。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7‰,死亡率5‰,自增率5.77‰,政策生育率达90.65%(此四率为计生局年报数)。就业帮扶成效显着。通过生活保障、技能培训、政策鼓励、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全年新增就业5062人。全年共输转城乡劳动力10.99万人,其中:组织输出6.59万人。创劳务收入10.7012亿元。 【人民生活】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11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294.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36.3元,较上年增长3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7.1元,增长27.8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527.35元,较上年增长18.54%。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4573人,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4525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5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44494.7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53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5%。 【社会保障】 社保体系日趋健全。2011年,全县共有178个单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993人,共发放养老金4042.71万元,年末参加城乡养老保险人数287938人,收缴参保资金2896.7万元,发放养老资金2195万元;共有240个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参保9879人;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21301人,保费收入1985.14万元,共报销医药费8292.23万元;城镇居民共参加医疗保险22225人,保费收入505.37万元,共报销医药费166.83万元。共收缴大额医疗保险费130万元,当年报销80.35万元。 【社会福利与救济】 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全县供养五保老人3138人,有优抚对象1719人,其中:革命伤残297人,烈军属72人在乡复员军人611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72人,参战参试退伍人员567人。当年安置退伍军人34人,其中义务兵28人。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有79248人,其中: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980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69443人。2011年全县共享受医疗救助政策人数12347人,发放救助金902.2万元。 四、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县共有5个镇,12个乡,428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1384个村民小组,村干部1498人。全县共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28个,基层党委35个(乡镇党委17个,县直党委14个,镇辖社区党委4个),党总支48个(农村党总支29个),党支部821个,党员18982人,其中农村党员15278人,女党员2510人,少数民族党员72人,流动党员699人。全县共建成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445个,其中依托学校站点254个,一期新建村级卫星模式站点103个,二期新建电信模式站点88个,实现了全县行政村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