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公用事业 年末全市有公交线路99条,公交运营车辆1417辆,运营出租小汽车7671辆。全年市内公共汽车客运量为2.13亿人次。 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700万立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7.34亿立方米。年末供水管道总长度2.26万公里。全年总售电量566.69亿千瓦时,增长4.2%,其中工业用电445.76亿千瓦时,增长2.3%;照明用电119.69亿千瓦时,增长11.8%。年末液化石油气家庭用户117.61万户,天然气家庭用户17.88万户。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量33.81万吨,天然气供气量3.65亿立方米。 信息化 201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319.55万户,比上年减少12.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77.77万户,增加70.17万户,其中充值卡用户1432.99万户,减少5715户。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213.63亿分钟,其中对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2.89亿分钟。年末互联网用户190.72万户,比上年增加36.8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84.43万户,增加34.35万户。 ![]() 注: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含充值卡用户。 四、社会事业 科技 2011年,全市累计技术合同项目163项,技术合同金额3.20亿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77项;科技合作有新进展,产学研项目立项数85项,国际合作项目立项5项,其中国家立项2项,省级立项3项;专业镇18个;国家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4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852家;全年专利申请量2.45万件,专利授权量1.9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4214件和758件,增幅分别为34.1%和71.5%。 教育 全市有幼儿园749所,比上年增加22所,其中公立集体办园175所,民办园574所。共有省、市一级幼儿园96所。3-6周岁在园(班)幼儿22.77万人,入园(班)率为95.2%。 全市有小学324所,比上年减少6所;在校学生57.8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本市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有初中161所,在校学生18.94万人,初中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15%,毕业生5.47万人,毕业生升学率为98%。 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有64所(含民办学校20所),在校学生12.1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38所,在校学生7.36万人,中职学校26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4.8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市有5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3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77所民办培训机构,年培训量近50万人次,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达3.16万人(不含本市高校内的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全市共有2.13万人报名参加成人高考,5.24万人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专科院校3所。在校学生4.51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1.68万人,毕业生9463人。2011年全市参加高考总人数2.23万人,高考升学人数2.14万人;高职类升学人数3357人。 文化 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622个,博物馆31个,文化广场769个,艺术表演场所63个,电影放映单位52个,网吧1048间,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700.76万平方米。全市有公共广播节目56套,公共电视节目37套。全年共出版报纸5220.62万份,各类杂志108.96万册,图书6.96万册,《东莞日报》发行3131.7万份,电影放映18.54万场次,观众407.49万人次。 卫生 年末全市有医疗机构2249个,其中门诊、诊所、医务室、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2170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96万人,医院病床2.28万张。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0个,覆盖了全市594个村(社区)。全年诊疗总人数上升3.5%。 体育 全年全市运动员共获得151枚金牌、118枚银牌、102枚铜牌。其中夺得国际赛金牌8枚;全国赛金牌27枚;广东省赛金牌116枚、银牌101枚、铜牌95枚。 全年举办市级综合和单项比赛62次,参加人数14.33万人次;举办镇街级单项比赛420次,参加人数46.58万人次。全市有体育彩票发行网点196个,销售总额9.57亿元,体彩公益金6934.71万元。 社会福利与救助 年末全市有收养类福利事业单位45个,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儿童福利院1个,敬老院31个,敬老院供养老人873人。社会福利事业单位34个,收养2689人,安排“四残”人员就业296人,全年社会救济3.26万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6300万元,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用2.16亿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268.9万元,慈善基金结余2.23亿元。全市纳入“五保户”对象有1210人,“五保户”费用支出1723.5万元。32个镇街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3796户9415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8744户21959人。 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 全年刑事案件破案宗数增长9.4%,群众信访总量上升6.6%。年末累计建成平安社区(村)574个,其中当年创建21个。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525宗,下降7.9%;死亡540人,受伤5015人,分别下降5.9%和6.5%;直接经济损失662.31万元,下降26.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490宗,下降7.8%;造成死亡495人,受伤4999人,分别下降5.9%和6.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14,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3.49。 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年雨日天数161天,日照时数2120.1小时,平均气温22.1摄氏度,相对湿度71%,降水量1298.6毫米。 年末全市有森林公园18个,林业用地面积90.54万亩,生态公益林37.63万亩,林木积蓄量272.98万立方米,林木总生长量15.99万立方米。 五、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84.7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9万人,出生率为10.92‰;死亡人口8728人,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5.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1.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8.6%。 就业 全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64万人。人才市场求职登记人数112.58万人次;成功应聘人数42.16万人次,增长5.2%。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1万人,全年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