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年,全市在国内10个项目的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0枚,银牌27枚、铜牌22枚。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建设进一步规范,注册的体育类社会组织已达10个。全年落实了一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培训了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人;全市比较规范的晨晚练站点达到300多个,四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000多名。全市举办15项群众体育活动,近40余万群众和体育爱好者参与。全年承办省级及以上群体比赛2次。落实农村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项目70处,器材610件套,总价值305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9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8万人。出生率为6.79‰;死亡率为3.91‰;自然增长率为2.88‰。人口性别比为102.99。 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26.97元,比上年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4481.49元,增长15.8%,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8.9%。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5.15平方米,增加0.9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8.98平方米,增加0.88平方米。 截至2011年末,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达到30.2万人,比上年增长6.7%。其中参保职工为20.0万人,增长1.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7.2万人,增长0.6%,其中参保职工37.2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居民50.0万人,增长0.4%。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9万人,下降7.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1万人,增长4.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9万人,增长4.9%。 2011年城市低保月标准由230元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年标准由1200元提高到1542元。市城区保障城市低保对象3.9万户和6.8万人,保障人口占非农人口的8.02%,发放低保金1.9亿元,月人均补助标准235.8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6.4万户和10.6万人,保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5%,发放低保金1.2亿元,季人均补助标准220元。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261万元,发放资金4078万元,救助特困群众25.4万人次。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1年,市城区城市空气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57毫克/立方米,SO2(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16毫克/立方米,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平均为360天。 全市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58万公顷。 2011年,松花江干流松林出境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5.87毫克/升,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辖区内市县级政府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在各时期均达到国家地表水(地下水)三类水体标准。 2011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553起,比上年增长18.7%人,死亡79人,下降6%。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事故10起,死亡14人,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人;道路交通事故115起,下降20.1%;死亡64人,下降11.1%;发生火灾事故428起,增长35.9%,死亡1人,下降66.7%。 注释: 1.本《公报》所使用的数据,部分为年度统计快报提供的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中使用的部分指标数据,为市直相关部门提供的行业统计数据。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6.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取消按行业分组,新设按“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额”两种消费形态的分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