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宁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至十二月工业企业用电量35908.8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7.8%。 四、能源 能源消费的增长支撑了经济的增长。2011年我县能源消费总量为319701吨标准煤,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2005年的2.1251吨标准煤下降到2011年的1.2345吨标准煤,实现节能量0.0533万吨标准煤/万元,年均节能率41.9%,单位GDP能耗为1.2810吨标准煤/万元(可比价计算),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1.334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99%,超额完成年度目标1.39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成效,顺利实现年度目标下降2.6%总目标任务。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281万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84607万元,下降1.5%,占全县投资总额的72.6%;农村投资69674万元,增长3.7倍,占全县投资总额的27.4%;房地产投资3288万元,下降53.0%,占全县投资总额的1.3%。从投资行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6497万元,同比增长3.2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1475万元,同比下降8.6%,其中工业投资43437万元,同比增长2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309万元,同比增长1.4倍。施工项目同比上年明显增加,施工项目有389个,同比增加287个,新开工项目350个,同比增加271个。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4988万元;同比增长4.0%;完成增加值41679万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县内拥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企业5个,从业人员445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150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7071平方米。 六、四大支柱产业 2011年我县“茶叶、林业、建材业、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创总产值137897万元,同比增长4.7%。其中:茶产业创总产值36464万元,同比增长3.0%;林产业创总产值54112万元,同比增长4.4%;建材业创总产值22731万元,同比下降9.8%;电力产业创总产值24589.5万元,同比增长34.3%。 七、消费品市场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健康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4592万元,完成年初计划6.32亿元的102%,同比增长17.4%。从行业上看,批发业9687万元,增长16.8%;零售业40870万元,增长16.6%;住宿业248万元,增长51.8%;餐饮业13787万元,增长20.0%。 市场价格同比涨幅较大。2011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0%,涨幅比上年上涨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指数113.3%,上涨8.2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9.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2.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2.2个百分点。 八、交通运输、旅游业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加大对重点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宁洱与周边县(区)的交通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磨思高速公路、宁景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物流中心、客运中心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公交线和农村客运支线不断延伸。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508公里,其中:国道公路、省道公路和县道共581公里;乡村道路927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68公里、二级公路82公里、三级公路74公里、四级公路790公里、等外公路494公里。年末拥有营运汽车2963辆,比上年增426辆,其中载客汽车265辆,比上年增16辆;普通和专用载货汽车2698辆,比上年增41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82.7万吨,比上年增加10.06%,货运周转量3009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03%;完成客运量440.6万人,比上年增长8.52%,客运周转量29596.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03%。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旅游业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文化活县”战略,那柯里茶马驿站、中国民族团结第一园、磨黑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接待游客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1亿元。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91万元;邮政函件12.67万件,报刊期发1.16万份,移动电话用户达11.3万户。 九、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6607万元,比上年增长6.6%;(注上年财政总收入24956万元,剔除糯扎渡水电站耕地占地税一次性收入3000万元,为21956万元,同比增长21.2%)中央“两税”收入6694万元,同比增长8.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066万元,同比增长6.2%(注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066万元,剔除糯扎渡水电站耕地占地税一次性收入2100万元,为13966万元,同比增长22.2%);完成地方财政总支出89816万元,同比增长12.8%,一般预算支出83408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640万元,增长24.1%;农林水事务支出14278万元,增长2.7%;教育支出13583万元,增长0.6%,医疗卫生支出9451万元,增长1.0%;科技支出1851万元,增长111.3%。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58234万元,比年初增加26662万元,增长11.5%;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191246万元,比年初增加29733万元,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为177750万元,比年初增加24498万元,增长16.0%。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0227元,比上年8317元增1910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明显。现有学校68所(含民办),其中:幼儿园6所(公办1所、民办5所)。小学50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职教职工2296人,专任教师2162人(其中:小学专职教师1074人,初中专职教师792人,普高专职教师164人,进校专职教师16人,职高专职教师42人,幼儿专职教师74人)。在校学生24825人(其中:小学生11756人,初中生6150人,普高生2375人,职高生837人,在园幼儿3707人)。有教学班686个(其中:小学教学班395个,初中教学班136个,普高教学班41个,职高教学班13个,学前教育教学班101个)。全县学校总占地面积1541亩,校舍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1995年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1996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7年“两基”工作通过云南省人民政府验收并报经国家教育部审核认定为合格,2000年普及实验教学工作通过省、地两级一并评估验收为合格。2010年12月,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检”,并于2011年4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两基”先进单位。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全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101期6.8万人次;开展专利申报3件,调处专利纠纷6件。 |